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声”长侨情 “乡”约盛夏

www.peopletop.com.cn(2024-07-18)来源:人民头条
复制链接关键词:

2024年7月11日,阳光学院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侨乡之声赴后黄村社会实践队”抵达福建莆田侨乡后黄村开展实践活动,他们分别来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广告(直播)专业的学生,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拍摄大量的短视频、专题片、照片和撰写推文,在不同的媒体上发布,大力宣传党的华侨政策给侨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阳光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于11日上午子在后黄村部举行,阳光学院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王宏教授、团委书记蔡嫣嫣等14位实践队师生一齐参加签约仪式。同时,康辉与后黄村南洋风情园林金满总经理、回乡创业乡贤吴洲客及大学生创业者董昱辰给同学们介绍后黄村的历史和发展规划。

骄阳烈日,难压赤子之心。下午,实践队参观木兰溪纪念馆,对治理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之教诲的同时,感悟党对“为人民谋幸福”的向往。同学们在领略了木兰溪的历史变迁伟业之后,更加理解其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带来的深刻教育意义。

实践队员许佳悦同学说:“我是听爷爷说木兰溪的故事长大的,他总是激情满怀讲述着木兰溪的变迁,今天来到这里参加志愿者活动终于圆了我的梦想。”

木兰溪不仅是“历史的记忆库”,更是“文化的传承地”。在这里,同学们仿佛穿梭时空,亲自见证属于木兰溪的峥嵘岁月。遥想昔日木兰溪,双壁有荫画似堤,水清如碧赴东去。由此,队员们在木兰溪河道旁,以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为抓手,通过“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水体整治”等方式实践“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后黄村是中国最美侨乡之一,在百十年前的这里,揣着满捧爱国情怀的华侨先辈给家乡的变迁留下了深厚的印迹——后黄村,别具一格的南洋楼将西方歌德式建筑与中国庭院风格相结合,既是清末民初“下南洋”谋生的村民用血汗写下的丰富侨史文化,更是华侨爱国爱乡的铁证。现如今,实践过程中的同学们发挥特长,在这个充满故事且神秘的侨乡创作了许多影像作品。

华侨亲属村干部许庆明说:“在国外无人知道我们前辈是怎样拼命,目的就是要挣钱,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老党员吴洲客说“现在老一辈华侨越来越少,我们党员干部一直与华侨后裔的第三、四代保持联系,因为他们的根在这片沃土上。”

听完村民的讲述,备受鼓舞的队员们穿梭在南洋楼之间,他们各个拿着单反微单、无人机、采访设备以及摄像器械,走村道、进农户、下农田,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记录下一些华侨的历史往事。同学们在后黄村还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落整体规划与开发”、“为侨乡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献智献策”等活动,为后黄村的宣传尽绵薄之力。

实践队员翁黎昕说:“我就是莆田人,以前不知有后黄村南洋楼的故事,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激发了我对家乡的奉献之情。”

深入侨乡,“侨乡之声赴后黄村社会实践队”不仅领略了福建莆田后黄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更深刻体会到侨乡文化的淳朴与深厚。这次三下乡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增强了对侨乡发展的关注与责任感。

实践行动为队员们播下种子,下一步,阳光学院校团委将深化推进团员和青年教育工作,增强主动性、突出实效性,不断提高阳光学院“三下乡”实践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持续为侨乡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争取在高质量发展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图一 侨乡之声赴后黄村侨乡社会实践队在后黄村开展社会实践


 

图二 阳光学院与后黄村建立“阳光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签字仪式


 

图四 实践队员在木兰溪公园参加“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服务活动


 

图五 侨乡后黄村南洋楼之一--后黄碉楼


 

图六 实践队员在后黄村进行拍摄短视频


 

图七 后黄村南洋楼群之一


 

图八 实践队员与后黄村华侨亲属华人老党员村干部座谈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