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资讯 > 人民头条 > 正文

菲尔:万事有福 人间有福

www.peopletop.com.cn(2023-01-3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小时,每逢临近农历新年,老师会说“福”字有关的知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把“福”写在红纸上,回家倒挂,就是“福到”。那时,我觉得老师怎么那么有学问啊!后来才知道,原来“福到”这一说,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的华人社会里都有。不管这是否如一些专家说的是原则性的错误,还是语言学家纠结的“到”和“倒”是不一样的意思;我觉得这种美好祝愿,象征中华文化中的“福文化”影响甚为深远,也意味着人们互相传递祝福的单纯心意,不至于要用严谨的学术眼光去批判。

 

马来西亚槟城春日祈福。陈国豪 摄

如果我们观察“福”字的甲骨文,它表达的就是巫师向祭坛敬酒,可见通过祭祀可以得“福”。古人相信万物皆有神灵,并且敬畏所有大自然现象。为了生存,他们除了跟大自然对抗,还有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寄托,那就是祭祀祈福。“福”字的构造,也表达出古人对得到“福”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意愿。“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福文化”这种独立体系,它显现了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演变和推进。

一位受英文教育的华人朋友用槟城福建话(以闽南话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西亚通行的方言)跟我说:“这三尊神像是我爸爸留给我的,他去世前交代,家里什么古董都可以卖,这三尊不行。”这位朋友来自槟城一个大户人家。他说:“我不懂中文,但是爸爸跟我说家里有了这三尊神像那就是什么都不缺的意思。”我一看,那可不就是福禄寿吗。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马来西亚华人,对“福禄寿”三星,也一样情有独钟。老人家从中国到南洋来,任何变迁都不能阻挡他心里那一股把中华文化里美好祝愿留给子孙的执念。福禄寿里,福字能超越“富贵”和“长寿”,稳占第一位。可见“福”乃中华文化里第一吉祥之字。

 

兔年庙会。陈国豪 摄

对于“福”这个字和它的意义,我们还有一个最简单快捷的传承方式:把这个福字,直接嵌入名字里。小时候,要是哪个朋友名字里有个“福”字,其他人心里会觉得“土爆了”。长大后才知道,“福”这个字,寄托了中华文化之中最美好的祝愿。有福之人,意味着拥有了“五福”。我们在很多地方都会看到“五福临门”四个字,殊不知这可不是易得之事。“五福”出自《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人对于幸福观的五个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若有人长寿无健康,或者富贵而不得善终,我们总会轻轻感叹,这人不是真正的有福气。一个人是否真的幸福,要等到他走到人生的终点,才能下定论。父母亲可以给一个小孩最大的祝福,就是直接把“福”字当名,让这孩子终身使用,真的是用心良苦!

除了让孩子们叫做“福”,中国人下南洋的时候,仍是带着“福”的观念来到这个后来他们决定要落地生根的地方。也难怪,今人来到马来西亚,尤其是槟城这个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州属,走在槟城街头,会感到这是一个寻找南洋旧梦之地。这片土地上的清末和民国的影子仍遍地皆是,热带湿润的蕉风椰雨,斑驳陆离的老建筑,慢悠悠的生活节奏,都让人无端生出惆怅之心,爱恋之意,慵懒之态。穿街走巷之时,又会感受到它充满烟火气的各种又俗又实在的特征,比如“福”字到处遍入眼帘。

 

当地华人挥春活动。

首先让人无法转移眼球的是随处可见的“福德祠”、“福德正神”庙宇。事实上,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土地庙。马来西亚华人由各种籍贯组成。各地的福德祠也就便由不同籍贯的华人管理。无论是哪个籍贯,供奉着土地神就表达着人们的寄托,其实都是大同小异,那就是希望神明保佑,让信徒惜福、有福、享福。

在槟城的首府乔治市里溜达,走在老城区,会发现有一排大气又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香山会馆,福德祠,武帝庙,宁阳会馆和伍氏家庙,这几座宗祠家庙是联排,彼此挨着在一条街上已经200多年。这条街以英皇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命名,叫做King Street,华人称之为大伯公街。这条街道开辟于1786年,是英殖民抵达槟城之后最早开发的街道之一。大伯公就是土地神,对当时下南洋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获得当地土地神的庇佑更重要了。此处的福德祠是由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客家人)建立,算是“分行”。可见,此街对英殖民和华人社区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此中文命名,也凸显了大伯公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

 

兔年槟城广福宮

另外,大伯公街附近的本头公巷(Armenian Street),另有一家福德正神庙,建于1850年。里面安奉的是大伯公,这里也叫宝福社,有别于刚提到的福德祠,这里是由槟城福建公司管理的。这家庙宇来头不小,内有暗门暗道,是当年为了逃避英政府上门查捕时的逃生通道。因为,这里是当年的秘密会社所在地。今天这座精雕细琢、闽南风格的庙宇,不再有风起云涌,但却见证了槟城福建人在南洋的奋斗史。至于什么是“本头公”呢?这条巷子的名称,还是一样源自于位于此地的福德祠大伯公庙。因为福德正神,又被福建人称作“本头公”。但当年聚居了很多亚美尼亚人,所以英国人将这里官方命名为Armenian Street。

大伯公,土地神,又被叫做福德正神,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太需要福与德了。两者都是在异乡生存下去的所需,福是一种精神寄托,德则是一种做人原则。有了福还要有德,才是福慧双修。

 

兔年槟城广福宮。

我们要是翻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史的论述,几乎一致认定“有史迹可考”的第一家华文私塾创立于1819年的槟城五福书院。其实,五福书院是“五福堂”,也就是来自天地会支系的海山会馆,它是一个照顾宗族权益的“秘密会社”。但是“五福堂”的名字过于“江湖气”,不被英殖民政府接受而注册失败,所以后来才改成了“五福书院”,意味着在此进行为宗族子弟而设的学堂。事实上,它是维护广府人的一个“会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实全人类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于华人来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福文化的渗透力,不但在中华民族之中成为了共同的主导思想,也是这个地球村社会的向往。(完)

(作者菲尔,原名陈焕仪,祖籍广东潮阳。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马来亚大学法律学士,南京大学中文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职业律师,爱好写作,已出版 10 本著作。现任槟城华人大会堂执行委员、槟城留华同学会会长、一带一路法律联盟副秘书长、欧洲中国文化基金会执行会长、闽江学院互联网创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兼法律顾问。2021年3月获槟城州政府封赐“热诚贡献奖章”、2021年6月至今为荷兰Gelderland省华人候选议员刘成先生学术总顾问、《欧洲诗刊》微刊法律顾问。多次成为Toccata Studio和朵拉个展、联展策展人。)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