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百年三意社华诞庆典 侯红琴领衔唱响秦腔国粹

www.peopletop.com.cn(2015-10-12)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 (记者 张龙 海浪 张丽 摄影 刘国盛)长庆班长庆社三意社薪火传承120年秦腔国粹,《玉堂春》《火焰驹》《杨贵妃》慷慨唱响100载戏剧人生。10月8日,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纪念座谈会在西安易俗社小剧场隆重举行。随后,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暨100周年建社史优秀剧目演出季也拉开帷幕,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侯红琴、张涛等还演出了《玉堂春》、《打柴劝弟》、《游园逼宫》、《火焰驹》等剧目,隆重庆祝三意社百年华诞,西部新闻网全程报道本次盛况。


百年三意社华诞庆典

出席的领导和嘉宾

嘉宾阵容

  西安三意社,始于1895年,前身为江湖游走班社“长庆班”。随着演出日渐兴盛,1915年扎根西安骡马市,更名“长庆社”,1919年耶金山主持社务期间更名“三意社”,距今已有120年的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三意社,从一个纯粹的民间班社演变成为在陕西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驰名西北地区的百年老社,这在秦腔乃至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奇迹。


三意社社长侯红琴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和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在活动现场

  现任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她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85年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1991年分配到西安青年秦腔艺术团(原西安三意社)。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三意社社长。她师承秦腔名家肖玉玲,工正小旦。在剧团里她勤奋好学,加之灵性足,悟性好,很快就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她先后演出了《法门寺》(饰宋巧娇)、《狸猫换太子》(饰李妃)、《少帝轶事》(饰玉措)、《三娘教子》(饰王春娥)、《玉堂春》(饰苏三)、《五典坡》(饰王宝钏)、《火焰驹》等,很受观众喜爱。她的演唱委婉缠绵,韵味深长;念白字正腔圆,抑扬有度;表演规范又不拘泥。更可贵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戏,赋予程式更多的内容,一举一动都能比较准确地表现人物。
  回顾120载的漫长岁月,三意社在风云巨变的社会背景下,三意社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坚守住秦腔这门古老艺术,发扬慷慨激越、响遏行云的演出风格,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而辉煌的贡献。
  出席座谈会的嘉宾有: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元,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吉利,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义勤,原省人大副主任、原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孟建国,西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森虎,西安市委宣传部艺术处处长刘军以及孙豹隐、苏育生,著名学者肖云儒、费秉勋以及商子秦、陈昆峰、何桑、叶浓、李爱琴、李夕岚、侯红琴、惠敏莉、王蒙、史全会、董长安、雷长安、马河声等专家学者和戏剧界名家。座谈会由西安秦腔剧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主持,西安秦腔剧院相关领导、演职员及三意社诸多老一辈艺术家、在职人员到会。


西安秦腔剧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主持会议

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元

  回顾三意社的辉煌历史,探索新时代如何培养秦腔人才,如何振兴秦腔、弘扬传统文化?……嘉宾们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精彩发言摘录附后)。在著名学者肖云儒看来,易俗社是文人建设,一批文人的进入改造了原来的班社,建立起中国辛亥革命前后最早传播新思想的班社。而三意社则是民间班社进城,创始人是从商洛来的,后来在华阴组织演出,这是秦腔发展的两条路。“一个是文人建设提升它,一个是民间的班社进入西安再提升它。这两个社都是彪炳史册的,都对秦腔发展起了重大贡献。”孙豹隐表示,三意社的艺术最鲜明的代表了秦腔来自整个梆子戏的艺术特点,“它也是秦腔艺术的一处‘重镇’!”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与会的三意社演员纷纷表示要利用当前中央的戏曲传承的好政策,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使三意社老树常开新花。“我们要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大力培养后备人才,把秦腔艺术与市场开发融合,促进陕西秦腔艺术可持续发展。”三意社现任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侯红琴如是说。
  从10月8日到11日,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暨100周年建社史优秀剧目演出季也隆重开演,让各位嘉宾和秦腔戏迷们过足了戏瘾。
  附: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纪念座谈会部分精彩发言摘录:
  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吉利:三意社的发展必将迎来新机遇


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吉利讲话

  三意社创建于1915年,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秦腔老社,深受广大戏迷喜爱,是三秦文化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三意社扎根群众,推陈出新,创作演出了《赵氏孤儿》等作品,为秦腔的传承和发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2007年6月秦腔剧院整体移交曲江管委,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们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经济创作,探索出了传统戏曲院团的路径。特别是近两年来,三意社紧紧围绕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总体目标,连续出台了《杨贵妃》、《大明宫》、《曹植》等三意社戏剧。百年三意社焕发出了新的发展活力,展望未来,三意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戏曲传承的有关若干政策,三意社迎来了新的政策机遇。前不久召开的欧亚论坛,丝路沿线国家就戏剧的发展达成了共识,特别吴义勤副市长做了“西安是有戏的城市”的演讲,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我们坚信三意社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义勤:强化危机意识创作精品剧目培养秦腔后备人才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义勤讲话

  当今,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艺术发展的传播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如何吸引年轻人、年轻一代走进剧场?如何让古老的戏剧艺术激发新的活力?如何让戏剧艺术适应不断发展的变化?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给予秦腔艺术更多的扶持。为此,我们要强化危机意识,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大力培养秦腔艺术的后备人才。要继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普及秦腔知识,培育秦腔发展繁荣的土壤,更加注重把秦腔艺术与市场开发融合,促进陕西秦腔艺术的可持续的发展。
  
  原省人大副主任、原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要依然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


原省人大副主任、原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讲话

  最后我想说一点,依然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时候,可以叫小张、小侯,那一年演文化剧,我把文化部部长从北京请来,我陪着他,本来安排晚上有会,我说那个会改一下,要陪领导同志看戏,陪着看了戏。我两个小时看完了以后,我聚精会神的看戏完全打动了他(文化部部长),他说这个好戏为什么不到北京演出?我说北京演出没有排场,他说我现在给你书记表态:北京调演。后来调到北京去演出,非常轰动。一个不懂秦腔也听不懂秦腔的人,《火焰剧》的剧本打动了他,他觉得人文、音乐、唱腔、表演等打动了他,后来的演员也得了梅花奖。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好的剧本确实很厉害。你们这一批年轻的演员现在也不小了,我们能不能做到源源不断的有新的演员涌现出来,不断的培养继承下去。
  我记得省上一次开会的时候,我曾经说过,省戏曲研究院和西安的易俗社要到西安的一批大学里面去,好的剧目和好的演员去演出,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谁看这个,听不懂秦腔。省戏剧院在西安交大校园里面演出非常轰动,年轻的学生非常喜欢,一门艺术要大众化,但是你的发展不能总向农村的自乐班去靠,你要提升,使它升华。既要普及大众,又要提升,进行艺术再创造,还有剧本要和时代改革接轨。你们可以不可以考虑一下,依托什么形式,西安挑选20、30个孩子进行艺术班的培训。
  
  陕西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孟建国:“三招”弘扬艺术传统


陕西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孟建国讲话

  我提几点意见。怎么样发展保持我们三意社艺术团体百年来形成的优秀的艺术传统,使它们发扬光大,不输于历史和时代。
  第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有两句话。一是重视老人优待老人。在世的老艺术家,包括演员、编剧、作曲还有乐师,包括导演,在世的不多了。要把这些人重视起来,要给他们提供条件,通过录音、录像、访谈,把他们的宝贵的艺术经验他们的成果保存下来继承下来,这个工作刻不容缓。二是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一个演员的嗓子,他的悟性可能与天赋有关,当然也要靠后天的勤奋不断的练功,不断的学习。我们秦腔要继承发展,就是要不断的发现新人发现苗子,这个工作不断的要做。
  第二,不断的改编老戏,编新戏。编不出来演员怎么演,当年易俗社办的好就是这些人都能编戏,一大批文化人在写戏,我们现在缺这种有造诣的有水平的能静下心来编剧的作家。再一个秦腔音乐的挖掘研究我认为是一个薄弱环节,戏剧的不同特色,主要是靠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来区别。秦腔之所以好,秦腔独特的唱腔形式、板式,音乐和其他地方戏剧相比有它的特色,但是我们对音乐的挖掘、研究做的不够,提升工作更加薄弱。
  第三,完善改革、深化改革、扶持改革。深化改革就是不断改,不满意让他满意,不好的让他好起来,秦腔改革要不断的深化改革,还远远不够,要加大扶持。按照省委和中央的要求,哪一个县也罢市也罢,你对剧团的扶持,不能低于原来的水平,而且每年提高。我们剧团本身要自强不息,要克服困难,在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期,要发挥易俗社和三意社的传统,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想办法。这样的话,纪念三意社100周年既能告慰先人,也能对现在期待秦腔振兴的广大戏迷、广大群众也是一个鼓舞。
  
  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著名戏剧评论家苏育生:三意社有好领导和好演员


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著名戏剧评论家苏育生讲话

  在今后对振兴秦腔方面谈一下,我简单谈一两点,作为一个民间剧团,三意社能在百年来班社林立的状况下大旗不倒,坚持了一百年之久,确实有很多历史的经验值得研究,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咱们今天来借鉴。
  当然说来说去,从三意社民间剧团特殊情况来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剧团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有一个非常好领路人,领导者,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者,就不能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没有走过来。比如三意社,有两个人确实是能够放心,就是苏长泰和苏育民(音)。
  第二,三意社始终有一个很好的演员,强大的演员阵容。原来是老艺人,后面以培养的学生为主,或者解放50、60年代以他们的三班为主,包括的在40年代招了一批女学生,这是开了秦腔剧团不招生女角的先例,这也是观众为之大开眼界,这使三意社后来吸引大量的观众。
  
  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骡马市应该有三意社原址


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讲话

  一个是文人建设,这是易俗社,一批文人进入,改造原来的班社,建立起中国辛亥革命前后最早传统新思想的班社。一个是民间班社进城,这是三意社,创始人是从商洛来的,后来在华阴组织演出,这是秦腔发展的两个路。一个是文人建设提升它,一个是民间的班社进入西安再提升它。
  任何一个戏剧包括任何一个艺术包括秦腔,它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必然是来自于相反相成的两种力量的互动,学术上叫做两极振荡,文化的两极振荡,你从这切入我从那切入,我们在高平台上合力,使秦腔的发展有活力。深厚的传统积淀与创新活力这样的两极振荡是一切发展的规律,三意社和易俗社百年实践证明了这个规律是正确的,证明这个规律的有效性。说明对于艺术来说,老百姓始终是文人根脉,第二传统永远是出新的根脉,大地永远是时代的母土,可以探讨秦腔研究内部的活力,也可以进行三维坐标三足鼎立的研究。
  我昨天问三意社现在在哪里?许多人说不出来,我有一个建议,我是退休干部,我不能对现行的经费设施有意见,的确是有一个办公地点,骡马市应该有一个原址,不见得一定要有三意社经营的剧场,但是应该有一个地方,因为这是百年老社。我现在考虑可不可以发扬三意社民间的传统,组建三意社系列,我们三意社负责对人员培养,像秦腔根脉一样深入大地。我们市文化局的同志可以考虑的一个路子,如果有个班社挂到三意社这个上面来,它只有高兴。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孙豹隐:三意社的宣传和推出力度不够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孙豹隐讲话

  三意社应当和易俗社一样,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秦腔艺术团体,这么多年来,我个人觉得对三意社的宣传和推出力度不够。第二,三意社的不足:第一个不足,文人进入太迟;易俗社在1912年就有自己的人才,所以形成了易俗社一枝独秀的局面,但是我们三意社那个时候进来的很少。到了1930年才有文人介入,才有李益生等等这些人进入,介入比较晚;第二个不足,宣传不够;第三个不足,新剧目未发展到极致;第四个不足,传承晚了一点。

  著名书画家马河声:专心演戏不愁没有观众和生命力


著名书画家马河声讲话

  所谓改革所谓振兴就是要拿钱,让演员们没有后顾之忧的演戏,钱拿到了演员不考虑其他了,专心演戏排戏,不愁没有观众和生命力。一代艺术大家,只要是在哪一个行业成为大人物的人都是戏剧的俘虏,三意社、易俗社很牛逼,牛逼在哪?一直保持戏味,就是舞台本质的东西,我们改革行政上尽情改,但是要保持戏剧的傲气,保持戏剧的牛逼,就是唱戏,一直认认真真的唱,不要把舞台搞的乱七八糟的,没有必要有那么多背景,咱们三意社、易俗社幕布拉上以无胜有,保持咱们戏剧的纯粹性,我手一拉就是门,就是这些就够了,因为咱们的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真真正正的艺术里面的大写意,所有的艺术家在这里记录东西。所以我们搞艺术的从业家不要迎合,也不要争取年轻观众,没有必要,因为年轻人也会变老,我们是中年人有阅历的就是这些观众,要保持这个倾向,一直下去。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要把戏排好排精品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讲话

  咱今后要接地气,群众需要咱,咱要把精神食粮一定要弄好,不能吃粗粮,当然也可以吃,主要还是吃细粮,咱们要把戏排好排精品。演员还要谋生,曲江有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你们在这演戏,你演的舒服,群众看的也舒服,最近的演出反响很强烈,问我要票的人很多,我也得求人。那天开座谈会我也去了,我觉得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三意社有自强的精神,说起来很年轻,思想没有依靠人,我觉得这样才是有出息的,有最高理想的文艺工作者。演员就是这样子,有时候看他放光,有时候看他非常的不容易。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