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重走中国文学之旅,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行”纪实

www.peopletop.com.cn(2015-08-21)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

——贾平凹
 

2015年8月14日早7点,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千年古都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法师塑像前,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倡议发起,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总策划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系列文化公益活动之五——重走中国文学之旅·寻找中国最美乡愁·第一站·“贾平凹故乡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西部新闻网全程报道了本次活动!


重走中国文学之旅·寻找中国最美乡愁·第一站·“贾平凹故乡行”启航

西部新闻网祝贾平凹故乡行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在平凹故里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和平凹愉快的交流

文学路上一路有你

小憩时在平凹故里展才艺(左一为商洛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良)
   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党组书记黄道峻、陕西文化艺术界名流李杰民、韩鲁华、王立志、张培合、王家民、何丹萌、王新民、王芳闻、张宏斌、银河、杨莹、张龙、王良、田冲、刘少鸿、鱼在洋等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文学爱好者以及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西部新闻网等十余家媒体全程跟踪,共同走进贾平凹先生的故乡丹凤棣花,开始“中国文学之旅”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文学大师笔下最美的乡愁。
  这次活动是自4月12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系列文化公益活动启动以来的第五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先后成功举办了贾平凹作品分享会、肖云儒新作《丝路云履》分享会、吴克敬新书《珍藏的父亲》读书分享会、走进西安培华学院读书分享会,活动得到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著名作家周明、迟子建、王安忆、阎连科、刘震云、红孩及陕西文化艺术界人士雷珍民、王西京、肖云儒、李星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贾平凹故乡行”总策划、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王立志先生告诉记者:“当年唐代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开始他长达十余年的西行之旅,让中华文明在西域各国绽放光芒。今天,选择在大雁塔南广场举行,“贾平凹邀您共读书”——重走中国文学之旅·寻找中国最美乡愁·贾平凹故乡行出发仪式也无异于是一次播撒文学火种,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梦想之旅。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作为当代中国享誉海内外的文坛领军人物之一,数十年来先生坚守着一个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为时代立言,为百姓立传,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在海外广泛传播。我想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丹凤是贾平凹先生的故乡,也是他创作的源头。‘解读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密码,走进中国文学最深处的记忆’正是我们发起这次活动的意义之所在。”(文/孙亚军 记者 海浪 崔伟 王秋韵 赵肖 摄影/文峰 特约摄影 凯恩摄影黄武涛 )

平凹之谜

  一辆承载着文学梦想的粉红色的大巴车,缓缓驶出大雁塔南广场,一路向南。
  “云横秦岭家何在?”“关山莽莽万重岭”。初秋的秦岭,宛若沐浴之后的仙子,一尘不染,楚楚动人。车辆穿梭秦岭山中,记忆的隧道将我们带入曾经的童年,那山、那水,还有那环绕心头倾诉不尽的乡愁。
  一路欢歌,一路笑语。著名作家王新民、何丹萌、诗人杨莹、媒体人张龙在旅行车中要么回忆和贾平凹一起走过的日子,要么诵读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两个小时的行程不觉而过,所有的人陶醉在秦岭的山水之间,倾听着如歌如泣的大山的故事。


文学新地标

在清风街

在商山四皓

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和本次活动总策划、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王立志在平凹老宅

在凤冠山

在船帮会馆

街道一角

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和《高兴》主人公刘高兴,贾平凹老友、作家何丹萌,西安商报副总编、青年作家田冲,陕西文学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作家王芳闻在平凹故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丹江之水,商山情韵,赋予了贾平凹先生大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参观“贾平凹老屋”,几乎是所有来棣花的游客必去的地方。人们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童年经历,让贾平凹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老屋承载了贾平凹太多的人生记忆,也是贾平凹童年的缩影。贾平凹先生的弟弟贾再凹说着浓重的乡音,给每我们讲述着贾平凹先生在这里曾经渡过的青春岁月,回忆着兄长在丹江河里戏水、在笔架山上砍柴、在荷花池里捉鱼的童年趣事。
  “贾平凹文学馆”的广场上安放着这一块曾经激发作家创作灵感的天外之石——丑石。贾平凹在散文《丑石》中这样写到:“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丑石的伟大是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贾平凹文学馆的讲解员告诉我们:“在乡亲们的眼里,这块丑石就是贾平凹先生的化身,正是这块丑石,让贾平凹先生萌生了文学的冲动,他常常自喻自己就是一块丑石,但却能忍受人间的寂寞与冷眼嘲讽,一步一个脚印从商山丹水走向文学的高峰”。听完讲解员的一席话,我们都争先恐后用手触摸这块意义非凡的丑石,希望沾点贾平凹先生的灵气,成就自己的文学梦想。
  “贾平凹文学馆”是丹凤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由三个院落组成,分为贾平凹文学成长历程、书画、音像三大版块,展示了贾平凹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等档案资料,成为当代文人灵感激发地。贾平凹文学馆中,有一幅贾平凹先生手持毛笔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的百姓说贾平凹先生是魁星点出的“商山文曲星”。大家纷纷纷纷上前与“贾平凹”合影留念。
  中午,我们“中国文学之旅”采风团一行60余人,沿着棣花古街探访秦风楚韵时,一位当地的老百姓向我们热情的打招呼:“欢迎来自省城的文化艺术家们来棣花做客!”,正当我们诧异的时候,一位中年妇女告诉我们,他就是刘高兴。
  根据贾平凹先生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高兴》,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同时成就了一个小说中农民工高兴的人物原型刘高兴,他是贾平凹先生的乡党和同窗好友棣花村民刘高兴。人们难以忘怀,电影中的主人公刘高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难以忘怀刘高兴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农民淳朴、善良的美德。我们跟随刘高兴一同走进了“高兴之家”。在和刘高兴交谈中,我们发现刘高兴这几年变了。因为电影和小说的出名,让他也成为当地的一个小名人。文化影响生活,文化改变人生,前些年他在西安收破烂,这几年都不干了。而是在家,闲来也学着写毛笔字,给游客题字,陪游客合影留念。刘高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心醉其中。
  “我的故乡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风街;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贾平凹先生在《秦腔》后记中这样描写棣花街。从“高兴之家”出来,我们一同走进棣花古街“清风街”,这条根据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而命名的古街道。小说里的各种店铺的名号在这里一一对应,各种买卖的吆喝声热闹非凡,一下子将人们带入长篇小说《秦腔》的境界里。人们仿佛想起了这条街上的白家和夏家演绎出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民的故事,想起了白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秦腔》抚慰了一代人的心灵,为传统的农耕文化奏响了安魂曲,也使得贾平凹先生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位守望者。
  “二郎庙”是中国宋金文化的缩影,曾被贾平凹先生在散文和小说中多次提及。二郎庙修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金代历史短暂,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很少,全国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筑风格的庙宇,讲解员告诉我们:“二郎庙里原来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他是秦朝李冰的次子,因为治水有功而传颂于后世。到了明、清时期受《封神演义》《西游记》《劈山救母》等作品影响,改李二郎为杨二郎杨戬。”宋金时期,是中原文化广受异族侵犯的动荡年月,看到二郎面里的矗立的那一块碑石,让我们想起了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情景。
  “商山四皓”是中国隐士文化的发源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吟颂到“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当年,秦汉之乱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这四位秦始皇时期的博士,为避战乱,隐居商山。刘汉取得天下之后,高祖刘邦仰慕四位贤者,请他们出山为官,却遭到拒绝,其气节和人格魅力受到后世文人的尊崇。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但多数徒有“隐士”之名,走终南捷径。唯有“商山四皓”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隐之士,也让“商山”成为中国隐士文化的发源之地。
  “我的故乡丹凤县城北二里地,有一座山,没有脉岭,也没有漠坡,齐巉巉的,平地里陡然崛了起来。山上没有奇松古柏,没有寺院庙宇,全然裸露着石头,山顶亦无尖锥模样,等距离的分开着无数的齿形。春天,商州川里还是黄褐,它却晕染了一种迷迷离离的绿雾,走进看时,却出奇的没有一片绿叶。当县城南边河畔的柳絮如雪一样纷飞了,它却又出奇的黝黑如铁。夏天里,白云常住在那山顶石隙里,一旦漫出来散步,大雨就要到了。最是那天晴日暖的早晨,太阳出来照在那齿峰上,赤红得炽热,于此便有了鸡冠山的艳称。”贾平凹先生在散文《鸡冠山》中讲到的“鸡冠山”就是“凤冠山”。凤冠山,一座山沉淀着中国千年的儒释道文化,登山而望远,身临仙境,沐浴着阳光,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这座山的灵秀之气,孕育了贾平凹先生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也让它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心灵栖息的家园和文学信仰的朝圣之地。
  丹凤“船帮会馆”,北靠凤冠山,是清代水手和船工集资修建的聚会、娱乐、休息的场所。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视为“贡道”,是历代王朝的主要物资补给线。所以,自古丹江码头汇聚各路英豪,成为“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讲解员告诉我们:“会馆现在的名字贾平凹手书,乐楼正面木雕精品荟萃,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等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的一副画联,成为千古之谜。丹凤当地政府曾面向全国悬赏20万,寻找能破译谜联的能人,却至今未能破译。”


致敬故乡

  8月14日晚8时,在龙驹山庄会议厅,“贾平凹故乡行”系列活动“致敬故乡——贾平凹作品诵读会”在这里举行。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省作协党组书记黄道峻亲临现场和社会各界人士五百余人分享了作品诵读会。


著名作家贾平凹讲话

文化学者张培合讲话

活动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秘书长、著名节目主持人马莉主持

和著名作家贾平凹、省作协党组书记黄道峻、文化学者张培合等一起听诗歌朗诵会

平凹故乡行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作品诵读会在歌伴舞《美丽的丹凤我的家》中拉开了帷幕。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秘书长、著名节目主持人马莉主持了这次作品分享会。贾平凹先生发表了《致敬丹凤》感言:“我作为丹凤人欢迎大家,也非常感谢大家,我们研究院策划的这个读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我全力支持。在国内作品朗读会还不是很多,其实在国外还是很普遍的,谁有作品了就找个集中的地方念一念,这种读书活动起码是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咱们研究院做了好几期的读书会活动,反响也特别好。但是这次正好和棣花的活动结合在一起,非常有特点,所以就说几句。不管是外地来的朋友,还是商洛来的,希望大家能到丹凤来,特别是到龙驹山庄来,这是丹凤目前最好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可以以文会友,读书会这个平台、这个活动方式确实是个好事情,也祝愿大家在丹凤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以后多到丹凤来,以后不管是在商洛、丹凤,还是在西安等地方,多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把社会读书的热潮能够掀起来”。
  分享会中,陕西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银河,著名作家王芳闻,著名诗人杨莹等分别诵读了贾平凹先生的《我的故乡是商洛》、《丑石》、《等待的石头》、《初恋》等作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次文化活动,就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与传播;一次文化活动,更是一次爱心的接力。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用文化承载信念,用书香温暖人心,用爱心耕种希望。活动最后,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向丹凤县中学、丹凤县西街小学、丹凤县图书馆、丹凤县文化馆、丹凤县档案馆、丹凤县商山敬老院图书室、丹凤县保仓村图书室、丹凤县棣花镇图书室、丹凤县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等赠送了图书,让书卷之气充满整个丹凤。


棣花之恋


  丹凤人写丹凤,丹凤人讲丹凤,丹凤人唱丹凤,丹凤人舞丹凤,一切归于“丹凤人爱丹凤”。
  8月15日上午,“贾平凹邀您共读书”中国文学之旅采风团一行60余人应邀出席了在棣花古镇清风广场举办的“商於古道丹凤棣花民俗文化体验节”开幕式。


应邀出席了在棣花古镇清风广场举办的“商於古道丹凤棣花民俗文化体验节”开幕式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为家乡棣花代言并发表《寄语棣花》。他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棣花,五十年前我就在这社火上面坐过,家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作为一个在外的游子,自己的责任也就是越来越爱这个地方,为棣花多做宣传,为棣花多写点东西,让全国都知道丹凤县还有个棣花镇,知道棣花就在商於古道上,他就属于秦头楚尾,可以说秦头楚尾是的第一个镇子,自己尽自己的力量来宣传他,有什么事情竭力配合他,当然我每一年我自己都回来很多次,和这个地方从来没有隔断过关系,以后在这一方面自己还得努力,对于棣花目前的变化,对于整个丹凤和商洛的变化,我经常给人讲,丹凤商洛的好日子还在后面,棣花的好日子还在后面。”贾平凹先生的一席讲话令最美乡村更富书香气质。正是这些炽热的情感,千亩荷塘浪漫点亮,商洛籍著名歌手周澎演唱的歌曲《神奇的古道》、《棣花之恋》响彻丹江,丹凤县剧团原创舞蹈《丹阳朝凤》,百名少儿诵读国学经典《满江红》、《棣花赋》等演出倾情上演点燃丹凤民俗节的火炬,吸引更多的丹凤人,商洛人,陕西人,中国人一起关注棣花。
  文化在于传承,只有传承下来的文化才具有生机与希望。“重走中国文学之旅·寻找中国最美乡愁”贾平凹故乡行,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旅。在行走中体悟着、收获着文字浸润之下的最美乡愁,让我们的记忆不再遥远,让心灵找到精神的家园。
  书香中国,从长安出发!
  重走中国文学之旅,从丹凤扬帆起航!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王立志在接受西部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提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在行走之中感受中国最美的乡愁,感知一个民族曾经的温度,让我们的心灵在行走之中寻找到精神的家园。我们将要举办《莫言故乡行:寻找红高粱背后的故事》、《沈从文故乡行:走近边城里的湘西凤凰城》、《茅盾故乡行:水乡乌镇的文化魅力》;同时在陕西将要举办《陈忠实故乡行:白鹿塬上的文化守望者》、《路遥故乡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等一系列“重走中国文学之旅,寻找中国最美乡愁”的文化体验式活动,让每一个参与者在行走之中感受那些大师们是如何从生活的原点走向文学艺术的高峰。”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