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刘东升:名山灵石韩信岭

www.peopletop.com.cn(2023-05-05)来源:人民头条
复制链接关键词:
  “灵石”是一块石头,也是一个县名。
 
  说它是石头,是因为它属于天外来客,是外太空飘落的陨石,不知何时降落隐于灵石县汾河段中,饱受山西母亲河的滋养。
  直到公元590年,即隋开皇十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可谓“天降灵石,横空出世”。石以县名,县以石名,乃华夏唯一。此石露于地面部分高1.6米,直径1.5米,体积约2.4立方米。这就是那块石头,这就是那个灵石县。
 
  灵石位于晋中市最南端,也即太原盆地最南端。古大禹在韩信岭下的雀鼠谷治水,留下了“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灵石地锁秦晋古道之要冲,韩信岭是秦汉时期沟通秦晋的一条千古古官道。此道必经灵石县南焉乡高壁岭上的高壁村。距县城10公里,最高处海拔1200米,上山三十里,下山三十里,异常难行。史书记载慈禧太后西行也从此岭经过。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先秦汉唐,多少争战都与此岭有关。它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同浦铁路修通,及大运公路开通后,韩信岭古道才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围绕韩信岭发生的故事,日久弥新。天外来客情有独钟的灵石县,境内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岭,竟然因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成了名垂华夏的“韩信岭”。
 
  大约公元前196年之后,此岭得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响亮名字——韩信岭,当地人还称韩侯岭。明代《灵石县志》及之后康熙,嘉庆,光绪县志均对此岭记述一致。也就是说,韩信岭名称的由来,比它所在的灵石置县还早了780多年。高壁岭为什么要更名韩信岭,韩信和灵石高璧岭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回望历史,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名,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而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从未改变。西汉从建立能先后经历四百余年,汉高祖刘邦居功至伟,正如毛泽东读《史记---汉高祖本纪》时的批语“刘邦是个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从刘邦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领袖人物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的胸怀与素养,刘邦得天下也是历史必然,站在他的角度,烹走狗韩信,也是历史必然。毛泽东同时点评韩信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刘韩二人高下立见。刘邦自己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足见一直被刘邦玩于股掌之上的韩信,实实在在是刘邦眼中的功狗。
  走进历史,我们仿佛看到秦末时期,天下大乱,义军四起,民不聊生,仅楚汉相争就长达数年的景象!天下百姓怨声久矣。而有“兵仙”之称,国士无双,被萧何月下追回的韩信,在登坛拜将后,尽显自己军事战略家的天纵之才。仅用四年时间,先献策定三秦,后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直至公元前202年垓下战胜项羽灭楚,便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成了刘邦得天下的不二功臣,实现了刘邦安定天下的宏图。就是这样一位震古烁今的军事天才,一生未尝败绩,却落了个反叛汉王的罪名,惨遭杀害,身首异处的结果。参与或者主谋杀害者之一,就有“存亡一知己”的伯乐萧何。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典故的由来。韩信的被杀方法,葬身首的地方,都演绎着千古传奇,可恨汉高祖杀了韩信一人,还诛杀了其三族,并强扣上“谋反”的帽子!可见刘邦为了汉家天下长治久安,怕人真谋反,死前一年杀功臣异性王就顺理成章了。看看被刘邦杀死的开国功臣吧,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哪个不是开国功臣?就说燕王卢绾,这个和刘邦同乡,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看到韩信等人被杀害,深切体会到唇亡齿寒,不得已而走上了公开反叛刘邦的道路。家天下的历代帝王们,不都在重复演绎韩信临死前说的那段话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就是先秦变法的商鞅,使秦囯强大,也落得个五马分尸。丞相李斩,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也被腰斩。虽令人同情,但又是他请秦王毒酒赐死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又令人生恨。功过是非谁能说的清?韩信之后两千年,又有多少开国兴国强国卫国功臣被帝王杀害?所以,我们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历史,历史地去硏究韩信这历史人物。
  灵石韩信墓,至少建在元代,县志载多次修楫,规模渐盛。墓在高壁镇,高约十米,周长约三十米。《灵石县志》载:“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韩侯祠,规模宏伟,就有了韩信岭之名。山岭有了韩信的名称,平使一座普通的山岭名气大增,灵石县因有了这样一个名人名山,而更加文化自信。
  面对历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个灵石人如何讲好灵石故事,讲好韩信岭的故事,讲好韩信的故事,在当下都值得认真思考。历史不能更改,也不会重来,关于韩信其人其事其功绩,司马迁《史记》《汉书》《灵石县志》等志书都有记载,毋须赘述。不说他少年无懒,乞食漂母,受胯下之辱的经历。也不说他成年后拜将封侯,如神运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更不忍说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仅三十五岁!他是第一个被汉高祖封为异性的王,他也是第一个被汉高祖诛杀的异性王。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他短暂的一生,永远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淮阴侯列传》。
  还是这个韩信岭,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名将卫立煌将军,率领我国将士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地方。有传说,当时山西省地方长官阎锡山曾下令将韩信岭改为立煌岭,取代未果。也或许是韩信冥冥中当仁不让。还是在这个韩信岭上,在抗战期间,进行了韩信岭阻击战,袭击战,伏击战三次对日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
  不忘历史。韩信的家乡淮阴、陕西西安韩信被害处、葬其首级的灵石县都建庙纪念他。历代文人骚客,凭吊吟唱韩信的诗词曲赋无法统计,仅数种《灵石县志》就载录数十首之多。韩信岭上韩信庙内的楹联诗刻之碑也很多。地方绅士,一方官员,过往官员和旅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写诗抒发对韩信的赞颂和哀怜。韩信岭墓前韩侯祠有一副最负盛名的楹联:“存亡两妇人,生死一知已”最为工切,高度凝练概括了韩信短暂而辉煌约一生。其余楹联诗词恕不一一罗列,读者借助网络百度可任意搜索品赏!但在读《灵石县志》诸多版本时,发现《艺文志》所录诗歌不尽相同,韩信墓前诗刻,与县志所载也有不同,均有待来者细加研究,限于篇幅也恕不一一罗列。最让人生出疑义的,就是韩信到底在哪里遇害?是长乐宫,还是未央宫?多个《灵石县志》所载诗词中,多处不同。就是一人所作之诗,立在韩信岭墓前的诗刻石碑诗句与县志记载也不同,易令读者和后人产生不解,很有必要厘清真相,以正视听。例如乾隆52年(1792)时任山西巡抚的满州人伯麟,曾登临韩信岭吊淮阴侯,于辛酉年(1801)写韩侯墓诗一首:
 
磊磊岭上石,郁郁涧边树。
 
寂寂空山中,兀兀韩侯墓。
 
殒首长乐宫,瘗衣灵石路。
 
诛矛丹雘开,粉壁多题句。
 
溯自汉唐来,议者难更数。
 
史迁为汉臣,微词差足据。
 
又或摘其疵,功成身不去。
 
即从赤松游,亦如潭影度。
 
伤哉土一邱,魂兮岂久住。
 
积雪满巉岩,寒鸟啼朝墓。
 
真王及假王,成败归何处。
 
  对此诗不作释评,相信读者对此诗,对韩信会有自己的理解,相信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韩信的样子。伯麟这首诗写成十六年后,嘉庆22年纂修《灵石县志》收入了此诗。收入此诗前,诗已刻在韩信岭韩侯祠,有近日得见的诗文旧碑拓佐证。但拓片内与县志内容有一关键处不同,诗拓片中第三句为:“殒首未央宫”,县志中第三句为“长乐宫”。那么,韩信究竟在那个宫被害?史料显示,韩信是被萧何诱入长乐宫而被吕后所害。诗拓片中言“未央宫”不妥,好在后来修志时更正了。从可见的灵石诸志书中,几十首写韩信岭的诗句中,韩信是“未央宫”被害,还是“长乐宫”被害?十几首诗表述不同,竟都写在县志中,并不统一。如此重大事件,重要地址,实在应该尽量准确,勿误导后人。不知何故,民国《灵石县志》未收此诗,之后多次续修县志,收录前志《艺文志》中吊韩信的诗十之一二,诚为憾事。另外,从最早可见明万历《灵石县志》中,就有了“灵石八景”的自然人文景观,清代乃至民国,当代修志,新旧变换,八景出新,独没有把韩信岭列入“灵石八景”,实在应是一个天大遗憾。
 
  创造历史。两千二百多年来,韩信能受到后人不尽的吟唱,受后人立祠纪念,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以成不朽,将永远活在后人心中。由韩信而衍生的文化现象也必将永远存在下去。灵石作为韩信首级的埋葬地,保存挖掘韩信文化,宣传灵石,宣传著名历史人物,责无旁贷!我倒认为,韩信用他的死,换来了汉朝社会的安宁,人民稳定的生活,死得其所。单就因他而生出的三十多个成语,就是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他为中华成语文化注入了韩信元素,使得中华文化衍生出了“韩信文化现象”,相信会有更多人会去研究这个文化现象。韩信生前用天纵之才演绎了什么是“兵仙”战略家,死后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请看这一个个如珍珠般绚烂的成语“一饭千金、胯下之辱、妇人之仁、推陈出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衣推食、人心难测、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独当一面、战无不胜、十面埋伏、兵仙神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略不世出、不赏之功、勋冠三杰、国士无双、伐功矜能、问路斩樵、伪游云梦、钟室之祸、多多益善、乡利倍义、鸟尽弓藏、气吞山河、肝胆相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竿之微、传缴而定、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一个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是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这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背后就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假如你正在认真研究韩信其人,定会有感而发,生出“举棋不定”“当反不反”“兵仙符身”“胸无政治”等一个个有关韩信的准成语词汇来。
 
  有理由相信,研究秦汉历史,绕不开韩信。研究中国军事史,战争史,绕不开韩信。研究中国地理地名文化,成语文化,也绕不开韩信!因此,要研究韩信文化,就绕不开灵石,绕不开韩信岭。
 
  后记:文章草成后,总觉得有些话,有些事说得不全,说得不清。于是又反复修改,又多次翻阅《史记》《汉书》《灵石县志》等志书,总想讲好韩信与灵石,韩信与韩信岭的故事。奈何理解力,想象力,驾驭史料能力欠缺,只能就这样献丑了,权当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韩信,对韩信岭,对灵石的关注。让韩信文化复兴起来。
 
  就是文章题目也是反复推敲,不知哪个更妥,想到的就有十几个:《韩信岭》《大话韩信岭》《话说韩信岭》《名山灵石韩信岭》《韩信岭上歌韩信》《薤露名山韩信岭》《大风伤怀为谁歌》《名传千古韩信岭》《千古山岭千古情》《韩信岭上说功狗》《山岭成墓说韩信》《名更韩信岭成冢》《一人换得帝业兴》《千古一人留美名》《抷土成冢话韩信》《名传千古韩信岭》《韩信岭上说兵仙》《韩信岭上走狗烹》《千古留名万古岭》《灵石的山岭韩信的名》都不知哪个题目更贴切些,补记文末,博大家一哂。
 
  作者简介:作者刘东升,笔名冬声,山西灵石人,中国作协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晋中文史和哲学社科院特邀会员,行余书社特邀社员,灵石,介休作协顾问。著有《与书共舞》《朝圣故乡》《谛听钟声》《过天阴》等。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