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风陵渡旅游攻略

www.peopletop.com.cn(2012-11-24)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三门峡到潼关的车绕出了几个"几"字,终于停靠在老潼关港口镇的入村口。绕车的时候我在打瞌睡,养精蓄锐,准备经过风陵渡黄河大桥面对母亲河倾一腔热血。从黄河大桥上眺望宽广的黄河河面,水面浩淼,沉稳平和,虽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却好像蕴蓄着巨大的能量。

    悠悠黄河水,绵延万里晴,面对黄河之母的安详,没有心头热血,涌起的是一股踏实的感觉。

    鸡鸣三省探黄河

    走在潼关县黄河的滩涂上,隔江望向对面的风陵渡口,已不见并排驶去的船只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只有一个极普通的现代城镇,工厂烟囱吞吐着云雾,很难想象昔日"拘输今正急,忙煞渡头船"的抢渡盛况。想到少时读金庸的《神雕侠侣》,一章风陵夜话便觉得风陵渡有着说不尽的江湖气息,那时风陵渡头扰攘一片,人鸣马嘶,行旅不绝,客店涌满,相逢意气便可推心置腹,秉烛夜话。直到今天,看到风陵渡心中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意境。

    秋风中的夕阳作者:空游无依

    黄河的滩涂上长满了杞柳,芦荡密布,远望宛然一片滩涂绿洲,河岸与水面之间没有泥滩困扰,信步走在裸露的河床上,伸脚就可以碰到河水。远处的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和黄河在此汇合后,河面逐渐变宽,流速也变得缓慢,一改磅礴气势,平缓东去。想来现在今非昔比,即使到风陵渡口远望黄河,也难再体会"白云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却不想第二天风力怒号,一夜之间水位上涨,风吹波浪助长水势汹涌,浩渺大河,从远方来,向远方去,景象万千,确有浩浩汤汤之势,只可惜鹳雀楼还在身后几十里的永济古城,不能学古人登高阁,极目远眺。高处有凤凰咀,是远观黄河极佳的位置,但限于体弱不禁风,就留做遐想空间吧。

    风陵渡自古以摆船渡河,是黄河最大的渡口,自以桥代渡后,便失去了渡口的作用。现有当地人零星经营的游船,专带游客到渭黄交汇处游览。有人说黄河最佳的观赏点正是这黄渭洛三河交汇的黄河大拐弯处,自西而来的渭河、洛河和滚滚南下的黄河相继靠拢,最终在港口镇与风陵渡附近交汇,黄河自此向东去,蔚为壮观。

    阳光破洞而出作者:牛哥哥

    渡口旧址停泊着一条做餐饮的船,上面写着"风陵渡,中华民族的摇篮",船边水池里一些活鱼,想起黄河边有道名菜叫"黄河鲤鱼",便向船家要电话,说以后来吃鱼,却被他拒绝,说道:"风陵渡口现在就只有我这一条船,随时来都有!"想到来风陵渡之前看过的一些照片,好像都有这条船的影子,忽然觉得很感动,这条船就像渡口的一个标识,没有它,现在我们也只能对渡口的位置粗略地指个大概。一位老农听说我们来采风,一定要给我们讲讲这风陵渡的古老渊源,传说女娲在此抟土造人,取华阴之"阴",首阳之"阳",组阴阳八卦,逐生万物;而"中华"之名则取自四方之"中"风陵渡及山脉"华山",所以风陵渡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起点。虽然正解未必如此,但风陵渡确实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谁人不说家乡好,老人言语中满透着作为"家乡人"的自豪,动情至深。
山河表里潼关路

    老潼关因三门峡水库被迫搬迁,如今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老潼关旧址港口镇还剩余部分城墙遗址,断壁残垣若隐若现,像在诉说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城墙采用夯土技术,依山势修建,雄踞在山腰,已看不出模样,一截一截的,不完全也不高大,但从建构的趋势和残存的地基依然可以想象当年雄姿。关城紧挨黄河,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千百年来黄河水涨,波涛汹涌的时日居多,却没有让这座古城淹过,高耸的城墙应该也起到了防护堤的作用。昔日城墙应该有着万里长城的宏伟,繁华潼关也堪比长安。还有远处的烽火台,远远看去,只剩几个土堆的轮廓,衰草中露出厚长的城砖昭示着曾经的恢弘,那景象真如歌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站在东大门残破不堪的遗址上远眺,峰峦叠嶂,黄河天堑,千百年来,多少古人途径此处,无不抒诗感怀,感叹潼关之险,正如张养浩所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然而发展与传统总有着惨痛的冲突,发展的脚步会无情的跨越一些古老却不合时宜的建筑。曾经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道写满了历史,而如今,也只是黄河边上一个平凡又今非昔比的小镇,一个荒凉的概念,空留一声无奈的叹息。经历过战火洗礼、黄河巨浪的潼关,却因一个失误的判断从版图中抹去,让人痛心遗憾。

    沿村子行走,路边一堆垃圾旁竟是马超刺曹的古槐遗址,只是古槐已荡然,老地方生出了两棵新槐,果然老潼关遍地都是历史的遗迹。

 

    垂花门上精美的木雕作者:镜子

    听闻港口镇内存有一条水坡巷,是潼关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因地势高免于被拆迁,依旧保存着古城建筑的风貌。难得还有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逐去寻找。那条巷子很是偏僻,顺着狭窄的山路一路向上,走进巷中,顿时眼前一亮,好原生态的古民居啊,巷内民居依沟而建,门墙多为水磨青砖,墙头废墟中遮掩着精美的砖雕,斑驳的墙体透露出沧桑,低矮的土墙上蓬勃地长满了仙人掌。虽年久失修,但仍感到气势宏伟、建筑精良。

    路过一处无人居住的废弃院落,门窄通俗,同伴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推门之间却已唏嘘不止,抬眼望去,只见二进门高高的门楼上雕梁画栋,精美华丽,庭院清幽古朴,虽已破败,却仍可辨当年精良的构筑。水坡巷民居中繁复的建筑和镂空木雕的门档都表现出这里的居民门第不俗,据说水坡巷里住的居民大多是官宦人家,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此原生态的建筑幸存下来实属难得,算是老潼关的一些安慰吧。枯树残垣下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门墩上晒太阳,有几只狗吠叫,嘈杂之后又恢复了宁静。而我们却恍若隔世,仍沉浸在悠远的历史中。

    自古有曰,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今日有幸穿越了秦晋,走读了黄河,将沉淀在书籍和时空中的历史转化成亲手触摸到的城墙温度,读出了历史的真实和文化脉动,也读懂了它发展的规律,自觉受益匪浅,用同伴空游无依的话说就是"我的人生又完整了一点"。

 

    潼关风陵渡景点介绍

    门楼上的古训作者:空游无依

    老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老潼关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汇入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与风陵渡相望黄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潼关因三门峡工程的修建而拆除,旧址是现在的港口镇。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景点介绍

    黄河风景区

    潼关黄河风景区位于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潼关古城边,距西安( 路线)140公里,距华山仅20公里,奔腾南下的黄河,穿秦晋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急折东流。景区南界为潼关古城区310国道北界,西起金盆立交桥,东至黄河公路大桥下游的县境内水域滩涂,沿河东西横向长约十公里,水上岸上以及滩涂绿洲可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区内有黄河、渭河、女娲陵、潼关西城及众多的古战场遗址。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水坡巷

    水坡巷是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老街,建筑多建于明洪武年间,有数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飞机炸弹的肆虐,也经历了旧城搬迁的影响,残存至今,风貌犹在。水坡巷地势稍高,三门峡库区搬迁时没有迁出,所以还较多地保存了古城建筑的风貌。水坡巷中居民当年多为官宦人家,院落清幽古朴,宅第高敞,水磨青砖的影壁保存完好。住在这些古老民宅里的多是老人,年轻人已经在他处居住了。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禁沟与十二连城

    禁沟,是潼关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它南起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关城南约二公里处之石门关(即今王家园附近),长达15公里。禁沟谷势壁立,古时"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资治通鉴》)。"细路险与猿猱争"(清张元宏《潼关行》诗),沟下建有关卡数处,是潼关军事上的重要防线。黄巢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西攻潼关,都是先夺取禁沟,然后才攻克潼关的。禁沟西岸原有的十二座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现其城池虽无一存者,然而城中的十个烽火台作为历史的见证还挺然而立。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方形烽火台高约7.6米,底宽10米多。禁沟现在已开辟为绿化区,林深草茂,绿树成荫,供慕名而游览禁沟的游客,憩息其间。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风陵渡

    风陵渡在老潼关对面,目前已被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最大的渡口。相传也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

    风陵渡有两个景点,著名的两座大桥和65度黄河弯,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江泽民题辞),中国唯一有两座大桥的镇。

    地址: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与老潼关隔江相望。
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离风陵渡约1小时车程。永乐宫是一处很有影响的古建筑,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建于元代,施工期长达110多年。1962年因为三门峡水库水位误测,将位于黄河岸边的永乐镇永乐宫整体搬迁至现在的芮城县。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在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比较难找,离永乐宫约2公里,步行可至。广仁王庙是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始建于唐大和六年(832年),现存正殿、乐楼及唐碑两通,建筑面积177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是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乐楼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椽,硬山顶。昔日庙前泉涌成溪,林木苍郁,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宇。

    地址: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四公里处的龙泉村北部高地上

    普救寺

    普救寺离风陵渡约30公里,离蒲州古城3公里,从永济乘公交约30分钟。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地址: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华山

    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离潼关县城约30公里。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址: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潼关风陵渡当地交通

    潼关、风陵渡虽然隶属陕西山西两省,但风陵渡只是潼关古城在黄河对岸的渡口码头。现在两地交通主要通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渡口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全废弃,公路交通则非常发达,潼关县城和风陵渡虽然都有火车站,但由于站太小,许多快车都不停靠,而慢车则慢而且少。

    由于潼关-风陵渡位于三省交界处,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G30高速和大运高速的延线南北东西交叉于潼关-风陵渡。如今的潼关新县城到港口镇(老潼关)约有10公里,如果先到潼关县,可坐潼关-风陵渡的中巴车,中途可到港口镇(老潼关),终点可到风陵渡镇。这条客运线流水发车,随叫随停,大约十分钟就会有一趟。潼关去港口镇的中巴车终点是山西风陵渡,票价10元,中途经过港口镇(老潼关)后可再坐此车票价5元即可到风陵渡镇,十分便利。但风陵渡镇离风陵渡故址还有七公里左右,坐中巴时,可以要求司机在路过黄河大桥停下,由此下车,沿黄河北岸徒步去风陵渡,大约需要一小时。如果坐到镇上的终点站,则需要打车,三轮车往返风陵渡口,要价一般得30元,看侃价水平了。另外,由于主要景点集中在老潼关,也可以在老潼关(港口镇)的黄河游览区坐摩托艇渡黄河到风陵渡老渡口怀古,票价是每艇50元,可坐5-6人。

    火车

    北京方向:潼关位于陇海线上,最快捷的乘车方式是先到洛阳、三门峡或西安,再转乘到潼关的客车或者慢车。因为潼关站和风陵渡站都是小站,许多快车不停靠,而慢车比较误时。建议乘坐快车到达最近的主要车站,比如三门峡站或洛阳站,到达后改乘在潼关停靠的慢车。或者转乘大巴车,跟司乘人员事先说好到潼关县老潼关(港口镇)下车,可以不用到潼关县城再转车。

    上海方向:上海等华东地区从洛阳、徐州等地转车比较方便。

    成都方向:成都到潼关有一趟直达火车,也可从西安转车。

    详情请关注潼关列车时刻表链接:http://www.huoche.com.cn/z2709/

    客车

    运城方向:运城中心客运站有到风陵渡的班车,每隔五十分钟一趟,车程1个小时。

    三门峡方向:三门峡客运站在火车站右手斜对面,出火车站能看到汽车站的牌子,乘坐西安方向的大巴,经过老潼关,大约半小时就会有一趟车,票价37元。

    西安方向:西安至风陵渡约130公里,车程1.5小时。

    芮城方向:流水线发车,车程约半小时。

    自驾

    潼关位于中华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和南来的自驾族可以经河南连霍高速;西来方向可走陕西西潼高速;北来方向可走山西大运高速。

    航空

    潼关没有机场,需要在运城、洛阳或者西安中转。北京、广州( 酒店)、成都、上海等各大城市均有直达西安、洛阳或运城的飞机。

    潼关风陵渡当地住宿

    住宿在港口镇解决是最方便的,港口镇通往黄河岸边的一条街道多有住宿,丰俭由人。推荐住宿:

    1.依水阁酒店

    推荐理由:当地高档住宿,位于黄河岸边,欧式风格,环境舒适,可观黄河景致。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

    电话:0913-3972888

    价格:200元/标间

    2.农家乐旅舍

    推荐理由:价格实惠,可洗澡,适合穷游一族。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附近

    电话:13720579936

    价格:40元/标间;20元/床位
 潼关风陵渡当地饮食

    老潼关经典美食作者:人生如梦

    陕西风味必然是面食当家,最简单的小麦和肉类变化出种类繁多的食物,直教人吃得酣畅淋漓,心生豪迈。在黄河岸边,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也形成了一大特色饮食。推荐饮食:

    1.老白家酒店

    推荐理由:菜品多,鲶鱼汤味正、价廉。老白家正是鲶鱼汤的创始人,其祖上白勤学在黄河边从事渔业,从鱼的多种吃法中得出"'清炖鱼"最佳,久传为鲶鱼汤。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东侧

    电话:0913-3972681

    价格:人均30元

    2.港口渔村农家乐

    推荐理由:农家菜系,地道乡土风味,亦可感受当地农家朴实民风。饭菜最好提前预订。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附近

    电话:13572386292

    价格:人均20元

    当地特色小吃

    羊肉泡馍潼关的羊肉泡馍有别于西安的牛羊肉煮馍,以汤色青春,肉质鲜嫩为特色,多为人们早饭首选饭食。出名的有刘家、鹿家,他们都是祖辈继承下来的操作方法,是潼关的传统小吃。

    潼关肉夹馍潼关肉夹馍与各地的肉夹馍有别,它是热馍凉肉,其烧饼馍酥脆,肉味纯香,不油不腻,咸香适口,是本地美食,并驰名于外。

    潼关酱菜为陕西省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砂子馍又称石子馍、石头饼。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黄河鲶鱼汤自古黄河沿岸的人多以打鱼为生,在70年代,几位渔民捕鱼后休息做饭。渔民生活颇为艰辛,只挑不值钱的鲶鱼就地起灶,填足柴,做起清炖鲶鱼。一切就绪,几位渔民闲聊竟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时,只见锅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汁盖,鱼块却全都熬成了渣渣。不料一尝,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潼关黄河鲶鱼汤即这样"创作出来了"。
 潼关风陵渡行程规划

    黄河上的双体船作者:空游无依

    老潼关与风陵渡隔江相望,分别隶属陕西、山西两省,两岸相隔不过300米,陆路交通绕行风陵渡公路大桥则约有10公里远。老潼关虽已拆除,仍有部分遗址遮掩在废墟之中,如古城墙、水坡巷、十二连城等,十分具有发掘潜力。潼关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遗址无多,更显珍贵。在探古寻踪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鲜活的悠长历史,还有百感交集的怀古情思。如果能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结合地形地貌、村落人文,潼关一带很值得一游。

    探访老潼关约需2天时间,遗址散落不一,需要远足跋涉,最好事先对要探访的古迹位置有所掌握或携带一份老潼关的旧地图,也可以询问当地居民,当地民风朴实,热情坦诚。

    从老潼关到风陵渡有流水班车,可赏古渡夕阳、远观两座大桥,或眺望这浩荡黄河合渭东去的景象;可以在渡口、岸边、桥头驻足感怀、肆意想象,乘船摆渡于波浪起伏的黄河中。现在的风陵渡,虽没有了古战场的凄凉和惨烈,但呼吸着黄河泥腥味的热风,追随着千百年前古人自此走入秦晋的脚步,看黄河水面宽阔,烟波浩渺,却也凭添几多浪漫情绪!

    参考行程

    D1 探访老潼关遗址,寻找四大门城墙、水坡巷、十二连城等古遗址;晚上品黄河风味美食。

    D2 游览黄河风景区,乘快艇观渭黄交汇,大江东去,风陵渡观古渡夕阳。

    旅游小贴士

    老潼关黄河风景区及风陵渡都有游览快艇,可乘坐观赏黄河上游渭河、黄河交汇,看黄河大拐弯,自此向东流的壮观气势。

    游船价格:上游到渭河、黄河交汇处100元/船。

    下游到黄河公路大桥50元/船。
潼关风陵渡其他信息

    老照片——老潼关东大门一角作者:佚名

    潼关:千年古城一夜无

    潼关古城地处要塞,经历了世代炮火的洗礼,仍然顽强的屹立在黄河边。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潼关古城却因三门峡工程整座县城被拆除。

    这座古城死得不明不白,按照三门峡水库最初的规划,它应该静静地躺在水库下面。人搬了,城拆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门峡蓄水后的水位,从来没有到达和淹没过潼关古城。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

    宋、金、元三朝仍在唐潼关城地依险设防。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11.2公里。建有六处城门:东门名"金陡";西门名"怀远";南有上南门、南门;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

    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地设防,城池规模一依明朝,但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康熙皇帝誉其为"天下第一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 年),约下临黄河的北面土城墙约2400多米砌了砖,并兴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了各大建筑物,依然有六个城门。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规模宏大,映照山川,潼水穿而而过,中经横跨东西的石桥,宛如长虹,复波往来,引人入胜。至此潼关古城,东起东门经小北门、北门、北水关、西门、南水关、南门、上南门、禁沟及十二连城,连接东门,地势险要,固若金汤,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城"。

    潼关故城主要经历了三次毁灭性的破坏。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六年--三十四年(1937-1945)遭日本侵略军炮击、空袭和驻军拆毁、火灾,使本城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前夕,古代建筑幸存者屈指可数。二是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县城搬迁;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古城城垣建筑物拆毁贻尽。

 

    老照片—上世纪30年代的潼关黄河老渡口作者:佚名

    风陵渡:黄河要津,以桥代渡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风陵渡也是金庸大作《神雕侠侣》中郭襄与杨过相遇之地,常有游客满怀武侠情结来到此处。

    【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

    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渡,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

    【成因】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历史】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凤凰咀上的引黄电灌站,吞波吐浪,灌溉着万顷良田。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潼关风陵渡出游参考

    景点相关书籍

    《后望书》 作者:朱幼棣

    若要深度了解潼关-风陵渡,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在本书中从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人文关怀角度,以历史回眸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三门峡水库、挽救敦煌月牙泉等重大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反思,反映了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兴修水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两大重要课题,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作者:高华

    这本书的名称引用了风陵渡的名字,写的却并非风陵渡,而是一种隐喻用法。

    作者高华经历历史,叙述历史,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以秉笔直书的态度,对历史的真相进行摆渡。人说"五千年怀古在风陵渡",千百年来,风陵渡被卷进了时代洪流之中,牵引着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在亲历祖国的山河血泪之后,也注定要创造更多的历史情结,承载穿越古今的情感。

    《咏潼关古诗词选注》

    该书共收录了我国古代的122位作者的186首(篇)吟咏潼关的作品。所收录的作品,体裁多样,有诗、词、曲、赋、铭等多种样式;该书内容丰富,或描摹潼关的雄壮险要,或赞美潼关的独特风光,或吊古凭今,或吟咏潼关战事,或抒发人生感慨,或记叙潼关人事,或描绘潼关亭台建筑,或抒发出入关口的感慨,精彩纷呈,不一而足。

 

 

 

 

 

 

编辑:西部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