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孟建国:从《火焰驹》看苏凤丽的唱腔艺术

www.peopletop.com.cn(2021-10-2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2021年10月3日晚,在西安易俗社观看了苏凤丽主演的秦腔《火焰驹》。这是一出传统名戏,也是易俗社的保留剧目。历史上秦腔名旦李正敏、何振中、孟遏云、肖若兰、余巧云丶肖玉玲等都曾演出,蔚成经典。苏凤丽为"敏腔"传承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的弟子。前面诸多大牌角儿演过的戏,后人出演因为有标杆参照在,一般较为不易。然而观苏凤丽的演出,从唱腔到表演,一音一调,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克尽委婉细腻,浸透温文尔雅,把个大家闺秀从思春恋情,到遇变受屈,再到守义抗争,挨打辨白,演得惟妙惟肖,形神毕至,无可挑剔。尤其唱腔灵动浏亮,圆润甜美,洒脱通透,韵味十足,余音袅袅,引人入胜。秦腔旦角演员一般均能唱出委婉缠绵,但苏凤丽的唱腔委婉丶细腻要高出几分,优雅丶浑厚要富出几筹,婉转、曲折要多出几圈。在高低音的转换、妆饰音的使用、拖腔余音的调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合理贴切,恰到好处,多一点则有赘,少一点则不足。特别是鼻音的运用,灵活自然,不动口唇,却调声悠悠,添韵增色,鼻腔丶胸腔共鸣音的效果绝佳。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对声腔火候的把握即使用炉火纯青来描述也不为过。《火焰驹》中从花园、卖水、打路到祭桩主要的四折戏中,黄桂英的重点唱腔有五段。我聆听了李正敏、肖若兰、肖玉玲的唱腔音像,将苏凤丽的同段唱腔与之进行比较,感到苏腔在吸取延续乃师及各位老艺术家行腔运气、吐辞咬字、收声归韵等路径与技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嗓音灵透浑厚、五音皆能丶高中低音谐胜的长处,更多地曲折宛转,更出色的錯落有致,更细腻的调味延宕,高处鹤鹰引吭,低处鹂燕呢喃,使人听得如痴如醉,热视迷聪,触动了人心的至深处,表达了秦腔韵调的无限魅力。苏凤丽很少用彩腔,即使偶一为之,也是真声引领,自然契合,绝无本音不够假嗓补的瑕疵。她的高音区足够高亢宽厚,中音区游刃有余,低音区嘤鸣袅娜,不需要以彩腔装饰补充,更不需要尖嗓掩饰,偶尔一用也是为唱腔变化点缀,锦上添花,这是她的过人特点之一。尤其值得赞叹的是,她精心汲取京剧尤其是程派唱腔细致绵密的特点,以及碗碗腔、眉户等戏曲声调,自然洽切地嵌合渗入秦腔传统唱腔之中,增添了更多委婉缠绵色调,使整体唱腔更加细腻,韵味更加浓郁,更加婉约甜润,使人感觉其唱腔富有空灵绵邈、风骚逸雅之致。吸收其他剧种唱腔的优点和长处,以丰富发展自己的声腔,这是许多演员都做的功夫。问题是如何能做到自然契合,不事雕琢,不露痕迹,既能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彼之厚,增此之薄,又能保持本剧唱腔不失真,不走形,"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却使整个唱腔更华彩,更悠扬,更灵动,这是她的又一过人之处,可谓独开一境。比较李正敏丶肖玉玲、苏凤丽三代人的唱腔,各有千秋,各领自己那个时代的风骚。李正敏在秦腔唱腔创新发展上独有建树,功勋卓著,开一代风气,是出类拔萃和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的唱腔:以情生腔,情味浓郁,宣叙鲜明,音调婉然,回肠荡气,余音袅袅,充满变化和创新。作为一名男旦,他有自身的局限,噪音又不是最好,他不象一般好嗓子在高音区亮嗓,而是在低音区回旋、寻味,变短处为长处,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形成了跌宕绵延丶起伏曲折的一套不同弦法规律,创造了"敏腔"这一秦腔史上开风气的唱腔流派。他的弟子之一、"敏腔"传承人肖玉玲的唱腔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音色明丽响亮,淡雅清新,细腻传神,委婉多变,气息饱满流畅,节奏变换明晰,假声音域宽广,讲究吐字行腔,在继承发展"敏腔"上多有贡献,有小“肖派"之誉。与苏凤丽相较,其音质稍欠灵动,假嗓稍多或给人真嗓不够之感,力感和穿透力亦似有不足。纵观苏凤丽的唱腔,对李正敏和肖玉玲的艺术有深度的阐发和演绎,含英咀华,镕铸精良。其艺术风格大气流畅,深沉内敛,嗓音甜美,圆润空灵,讲究发声、行腔与收音的融会贯通,分寸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其委婉度和细腻度超越前辈,又渗入了京剧和时代元素,念白与唱腔谐美,有韵律感,有诗情画意,悠扬绵邀,悦耳动听,着力显现了秦腔的阴柔婉约之美,将"敏腔""肖派"推上新的艺术高度。经过多年的历练,尤其是从十几年前主演巜锁麟囊》,基本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以来,苏凤丽可以说已经大体上奠定了其在秦腔旦角唱腔艺术中的地位。她的唱腔风格个性特别鲜明,特色十分突出,在众多唱腔中独树一帜,且已形成较强较明显的稳定性,已然成为形势。

苏凤丽领衔主演《火焰驹》
  以歌舞演故事是大师对戏剧的艺术定性。戏剧是"角儿"的艺术,"角儿"是戏剧的核心或灵魂。剧本是戏剧的文学艺术之本,为什么同样一本戏,不同的演员主演,戏剧效果大相径庭?主要就是因为"角儿"不同。为什么一本经典戏剧几百年传演不息,能有不同时代源源不断的观众和戏迷?除了因为好的剧情,就是因为"角儿"不同。可见,说戏剧是"角儿"的艺术,此话不假。发现或者成就一个名"角儿",或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上世纪百年之内,秦胆旦角行当涌现出了李正敏、王天民、何振中三位大师级艺术家。行家认为:"李正敏的典雅,王天民的委婉,何振中的奔放,共同构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秦腔旦角演唱风格的三大主要流派。"(张正秦:《听品"敏腔"》)因缘际会,流传到今天尚可称仍然成势的,大体只有一个"敏腔"了,这是令人遗憾和惋惜的。一个戏剧流派的形成,大致需要几个因素:一是要有代表性人物的代表作(本戏、折戏、唱段);二是要有相对独立鲜明稳定的审美个性;三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观众群体;四是要有其他流派或艺术家的认同。"敏腔"能够穿越大浪淘沙的历史风云,冠绝一时,又延宕承传到今天,自有其诸多主客观原因,不少学者和行家都有定评。其中最主要的,当是其自身内涵深厚的生命活力,能够跨越时代,为观众恒久喜爱,承传者视为立身之本,薪火明亮不辍。流派是发展前行的,时代进步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也是不断丰富和提升的。随着整体文化的复兴繁荣,戏剧艺术的面貌水准也会发展变化,当会有新的"角儿"崭露头角,开创新的艺术流派。这是戏剧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虽然戏剧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遇到多样性文化样式和多味性文化需求的激烈挑战,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人民群众对优秀戏剧的需求,尤其是对优秀"角儿"的渴望,仍然是有深厚基础的。这是发展繁荣戏剧文化,发现培养推出戏剧精品力作和优秀演员的动力所在。一个"角儿",能够带活一种戏剧行当,引领一个艺术时代,这是"角儿"的文化价值。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具有优异的审美直觉和聪颖的悟性,这种直觉和悟性一半来自于先天禀赋,一半来自于后天刻苦努力,二者兼具,才有可能成就一个"角儿"。一般演员是唱字、唱词、唱句、唱段,而"角儿"是唱情、唱格、唱韵、唱味,这大概是普通演员与"角儿"的主要不同之处。苏凤丽的音质、音准、音域、气息、行腔、吐字、收声、归韵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润腔、鼻音、余音的运用和高中低音的转换自如有余;念白咬字节奏清晰分明,铿锵有致,细节准确;演唱风格不愠不火,疾徐得当,温火尔雅,分寸拿揑把握十分讲究;长相、身段、气质、风韵浑然天成,多年难得;表情、动作、舞步、粘板合拍难能可贵;四功五法扎实,表演情感深厚,有自己含蓄内秀的明确艺术追求。可以说,苏凤丽的唱腔,已经超越了其前辈和同代人,形成了个人独特鲜明稳定的艺术风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若许年。不断有优秀的艺术家"角儿"涌现,是戏剧文化发展的标志和成果。作为戏剧爱好者和票友,我们真心期望、虔诚期待有新的开创性"角儿"崭露头角,展现李正敏等大师当年的风采,引领秦腔这一古老而美妙的戏剧艺术再创时代辉煌。
 
谨赋五言诗一首,以纪观看苏凤丽《火焰驹》一剧之感触:

作者:孟建国
 
  委婉泉千叠,
 
  细微衣万针。
 
  秦声风雅至,
 
  京调依稀歆。
 
  守正犹真味,
 
  入时还本斟。
 
  风流擢众卉,
 
  芳独出新林。
 
  千折百回里,
 
  莺啼燕啭深。
 
  乍闻天籁起,
 
  细品磬拂金。
 
  转瞬红颜怒,
 
  霎时碧玉临。
 
  仿佛明月夜,
 
  依稀百花林。
 
  好似京昆调,
 
  却为关陕音。
 
  如同晴鹤唱,
 
  恍若凤凰吟。
 
  观者静无语,
 
  息屏惟有喑。
 
  梨园虽稍冷,
 
  票友总迷心。
 
  所幸子期在,
 
  岂穷俞氏琴。
 
  高山流水永,
 
  千稔万秋音。
 
  古调犹醇味,
 
  角儿正莅临。
 
  妙曼苏凤丽,
 
  灵动月云深。
 
  雅美开新境,
 
  秦声出宝琳。
 
  一一孟建国2021.10.18于西安岐下庐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