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文字整理 叶子)在中国,诸葛亮有四个形象:政治诸葛亮,艺术诸葛亮,民俗诸葛亮,历史诸葛亮。所谓政治诸葛亮,是统治者树立和鼓吹的诸葛亮形象,在他们眼中,诸葛亮是巍巍高山,是忠臣贤相,是群臣楷模。艺术诸葛亮指的是《三国演义》及各种《三国评话》、三国戏剧中夸张、虚构、拔高的形象;民俗诸葛亮指的是活跃在民众心目中的诸葛亮,诸葛亮传说以及遗址,艺术诸葛亮是人类智慧的化身,全能全智,似神似妖的怪物。本书所要评论的,则是历史诸葛亮,亦即那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四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甚或说,有着严格的区别。
历史学教授胡觉照
历史学教授胡觉照为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赠书
无意抹杀民众中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的艺术、民俗诸葛亮形象,没有必要。随着历史的进步,认识的提高,民众自己会清除头脑的历史垃圾。本书所要动摇的,是统治者强加给国人的那位政治诸葛亮形象,让诸葛亮走下神坛,还原成凡人。
诸葛亮有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隆中对》和《出师表》。与其说这是散文,莫如说是两个时期的两个政治纲领。他一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纲领展开,只要对两个纲领性文件及其实践进行剖析,不难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不敢自诩理论素养,但知忠于事实忠于历史,,据实而言不敢有私的道理。在研究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众立场,亦即社会发展的立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究历史的本原。自从事教学以来,备感欣慰的是几十年中间,不管压力有多大,对个人何其不利,始终坚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不为形势所左右。“两心论”上昭日月,下明鬼神,即令自身成粉齑,矢志不改书生本色。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诸葛亮少年时代()
一、家世()
二、诸葛亮姓氏的由来()
三、躬耕之地,()
四、诸葛亮怎样到的襄阳()
五、三顾茅庐与自己投奔()
六、待价而沽的隐士()
七、何以“好为《梁父吟》”()
第二章天下统一的曙光()
一,北方的统一——曹操不负天下人()
二,益州刘璋变身东汉振威将军()
三,汉中张鲁是疥藓之疾()
四,鼠首两端的江东孙权()
五,荆州刘表已死刘琮投降()
六,麻疯出面,走投无路的刘备()
第三章《隆中对》——分裂国家的政治纲领()
一,口语《隆中对》与书面《隆中对》()
二,分裂华夏,两个《隆中对》难辞其咎()
三,三十字短信铸成的三个大错()
四,被玩弄的东吴之行()
五,联盟种下了破裂的祸根()
六,习凿齿的二律背反()
七,南郡曹瞒哭郭嘉,民众哀痛哭向谁?()
第四章三国分裂局面的正式形成
一、曹丕是天才演员()
二、演员曹丕也可爱()
三、刘备称帝()
四、孙权的两面策略()
第五章法家的死灰复燃()
一、法家历史()
二、诸葛亮学派()
三、与法正争论的实质()
四、诸葛亮执法的三个案例()
五、理性看待诸葛亮严刑峻法()
第六章“北伐”之前蜀汉的政治形势()
一、荆州之败()
二、夷陵之败()
三、永安宫托孤()
四、南中少数民族大起义()
五、蜀、吴的再次联合()
六、诸葛亮南征()
第七章《出师表》的皇帝梦()
一、改变政治路线的动机()
二,《出师表》与《出师表》咒语()
三、分裂的诸葛亮人格——一评《出师表》()
四、《出师表》表达了什么——二评《出师表》()
五、取代刘禅帝位的策略——三评《出师表》()
第八章诸葛亮组建的荆州籍帮派体系
一,荆州籍中坚——蒋琬与董允
二,诸葛亮重用马谡的玄机
三,从刘禅身边夺走费祎
四,由冷板凳一飞冲天的杨仪
五,后来居上的姜维
六,张裔,事实上的丞相代理
七,残酷搜刮的王连
八,蜀中无大将的“先锋”廖化
九,无功腾飞的宗预
第九章诸葛亮清除异己的策略手段
一,刘封与彭羕之死
二,妨碍荆州籍帮派体系形成的廖立
三,李严——被流放托孤重臣
四、尴尬愤懑的魏延
五,诸葛亮及其荆州帮将魏延置于死地
第十章诸葛亮皇帝梦难圆(上)()
一、因私废公的用人——第一次“北伐”()
二、陈仓城下的耻辱——第二次“北伐”()
三、难以看懂的意图——第三次“北伐”()
四、死对头来了——第四次“北伐”()
五、难以宣示的目的——第五次“北伐”()
第十一章诸葛亮皇帝梦难圆(下)()
一,马谡——诸葛亮刀下的牺牲品()
二,木牛流马是早已淘汰的四轮推车()
三,《后出师表》乃是伪作()
四,五丈原前的等待()
第十二章诸葛亮身后余波()
一,诸葛亮何以未传诸葛瞻()
二,诸葛亮的发明创造()
三,建庙的纷争()
四,诸葛恪,学习叔父诸葛亮酿成的悲剧()
第十三章诸葛亮何以能登上神坛()
一,陈寿的拔高()
二,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的吹捧()
三.祠庙文化使神话历史化()
四,诸葛亮“遗迹”的叨念()
五,《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推上九霄()
第十三章拨散雾霾现真身
一,与没落王朝同时没落的孔融
二,张昭不是投降派
三,被误读的杨修之死
四,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五,华歆不是小人是仁人
六,司马懿不是白脸奸贼
七,宽仁厚德的寿春之战
八,杀鸡还得备牛刀
后记()
第一章诸葛亮少年时代
一,家世
诸葛亮远祖诸葛丰,字少季,以熟悉经学被推荐为为一个郡的教育长官(相当今天地区的教育局长),后举荐为侍御史,汉元帝时,提拔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京城长官,职次比于州刺史,兼管对京官的监督。后因功加封光禄勋。时任侍中的许章因外戚身份受到汉元帝器重,骄奢淫逸不受约束。诸葛丰准备对其弹劾并予以逮捕,许章逃进皇宫寻求保护。反贪肃贪反到元帝心头肉,自然要受到不公正待遇,不仅加以严厉斥责,之后借故将诸葛丰贬为城门校尉,从司隶校尉和城门校尉,可说是一落千丈了。在此期间,又弹劾光禄勋周堪和光禄大夫张猛。元帝认为诸葛丰过去褒赞这两人,现又弹劾,完全是个人恩怨,故以宽容精神将其免职①。免职后诸葛丰终老乡里。家族自此日益没落,直至东汉末年诸葛亮父亲诸葛珪与叔父诸葛玄时方为一振。
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曾担任过梁父县县尉和泰山郡丞,与其妻章氏过世较早。生有三子,分别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瑾字子瑜,在东吴官至左将军,宛陵侯。诸葛亮早先曾过继其兄诸葛瑾第二子诸葛乔为子,任西蜀驸马都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及长孙诸葛尚战死绵竹,次孙诸葛京在西晋官至江州刺史。诸葛均受其兄荫庇,在西蜀任长水校尉。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今南昌)。,其子诸葛诞曾任曹魏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享受司马、司徒、司空一样的政治待遇,爵封高平侯。后因谋反并勾结东吴被司马昭所杀,夷灭三族,仅长子诸葛靓幸免于难②。
①“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见《汉书·诸葛丰传》
②见《三国志·诸葛诞传》
二、诸葛姓氏的由来
蜀汉后主刘禅曾经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说,自己个傀儡,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礼仪活动,军、政、财、文大事统统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办。这里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谁?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能知道,当然是指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怎么姓葛?他的复姓又做何解释呢?
诸葛亮祖上姓葛确定无疑,由单姓变成复姓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解释①。
其一,诸葛家族本姓葛,大概是投奔宗族的原因,迁居到琅邪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因为那里原有很多葛姓,所以将外来的他们称为诸葛,即“那几家姓葛的”。久而久之,这个家族遂以诸葛为姓氏。
其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葛婴是重要将领,多有战功,不幸蒙冤被杀。西汉王朝建立在这次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当然不会像历代统治者那样,肆意诬蔑陈胜、吴广为贼。相反,而是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肯定。汉文帝时,有人提出葛婴冤案,遂予以平反昭雪,追录其功绩,封其孙为诸县侯,因为封地在诸县,这家遂成为县内首屈一指的望族,县名与葛姓连为一体,遂成为诸葛姓氏。这种习惯在后世姓氏已稳定时有所演变,如王安石称王临川,袁世凯称袁项城,李鸿章称李合肥……籍贯不再作为姓,而是成为名字的指代以示尊敬。
不管是什么原因,诸葛一姓在东汉末年终于形成,由于是特殊家族葛姓的转换,更由于诸葛家族三国后期的沧桑变化,所以虽有1800多年的延续繁衍,中国姓诸葛的人群少之又少。
①见《三国志·诸葛瑾传》
三、躬耕之地
诸葛亮是历史名人,能有他的遗迹被看为当地的荣耀,所以隐居躬耕之地也陆续建立起两个:一个是湖北襄阳以西的隆中,一个是河南南阳附近的卧龙冈。两地将此作为文物景点都有依据,襄阳有《隆中对》作证,既称《隆中对》,当然是在隆中躬耕时,呈献给刘备的对策。南阳更有自己的依据,而且是两个:其一,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曾说道:“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①。”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伏龙意同于卧龙。既然称卧龙,当然是在卧龙冈,冈因人得名。其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亲手所书,证据确凿,焉能有错!理所当然,躬耕之地在南阳卧龙冈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