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习近平谈7年陕北生活:陕北老乡对我的帮助最大

www.peopletop.com.cn(2012-12-25)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1979年,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时的习近平
           

 

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近平(右)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1988年,习近平在农村调研时参加劳动   



      西部新闻网讯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一个月之际,新华社推出“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及相关图片,目前已推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的文章。

  这是新华社首次详细披露领导人的出身经历与家庭生活,介绍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女儿习明泽;形容李克强是“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还披露了李克强夫人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介绍张德江的夫人是高级经济师、全国政协委员;俞正声的父母亲都曾担任新中国省部级领导。

  有评论说,这些文章让人们看到新领导层“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是新一届领导人倡导透明化作风的开始,可视为是中共十八大后,领导人新作风的又一展现。

  媒体声音<<

  领导人家庭信息公开

  是对人民的尊重

  凤凰卫视昨日的《有报天天读》中,主持人杜平说这次公布了很多的细节,包括家庭成员、包括旧照,以及他们的孩子、配偶,还有一些爱好等等方面,再次体现了新的领导层亲民、开明、开放的一些作风,非常值得赞赏。另外一方面,如果说要让人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话,这个是对人民的尊重。因为每一个领导人,其实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爱好,实际上都不是国家机密。让人民知道更多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让人们看到新领导层

  “有血有肉”的形象

  香港《明报》称,报道回顾了习近平的经历和仕途,谈及了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并公开提及女儿习明泽的名字。关于李克强的报道主要侧重在锐意改革方面,有媒体形容他是“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香港《星岛日报》和《经济日报》昨日刊文说,官媒过去很少提及领导人的家庭,习近平改变了这一习惯,展现总书记另一面,让人们看到新领导层“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

  香港《大公报》昨日刊出两版文章从“习式外交”、“怀民所需 锐意改革”、“心系港澳 关怀台胞”以及“孝母爱妻家庭和睦”四个方面来报道习近平;从“攻坚克难 普惠民生”、“根自基层 胸怀天下”以及“‘旋风’访港广受好评”三个方面报道李克强,此外,系列文章还配多张图片,予以展现。

  台湾《中国时报》和《旺报》昨日指出,在大陆领导人换届后,新华社首次如此详细披露领导人的出身经历与家庭,是新一届领导人新作风的再次展现。

 
       习近平谈7年陕北生活:陕北老乡对我的帮助最大

  1988年,习近平在农村调研时参加劳动   

罕见特写谈领导家庭

  是倡导透明化作风

  香港《成报》和《商报》都特别关注到,官媒用不少篇幅介绍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更首度公开提到习近平女儿习明泽的名字,指出习近平对女儿的期许是“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台湾《联合报》刊文指出,新华社罕见特写谈领导家庭,这是新一届领导人倡导透明化作风的开始。官媒过去极少提及领导人的家庭,但新华社这次极为不同,报道了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的相处之道、对女儿的期许。

  文章还注意到,李克强人物的报道内容着重在他的工作内容,称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加之博闻强记,所以从不看稿。报道还提到李克强夫人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中新等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习近平此次在广东考察走的路线,2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走过,颇具深刻寓意。有媒体评论:这是一位带来执政清新风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人。

  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

  中共最高领导人

  59岁的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全中国、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习近平:

  ——如何领导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更好为人民服务?

  ——如何带领13亿中国人民为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大目标而奋斗?

  ——如何引领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

  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的当天中午,习近平同5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他坦陈肩负着沉沉的担子,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这一郑重承诺表明,习近平将担当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信念与追求。

 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抓群众最盼最忧的问题

  在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之前,习近平长期担任地方党政负责人,到中央工作后又主持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主管党务,深知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指导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党内法规文件。

  他反复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他大力倡导把调查研究“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强调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主动调研。

  2008年起,中央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习近平担任中央领导小组组长。他多次专程到地方和中央部门检查工作,并经常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提出明确意见进行具体指导。历时近两年的活动,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是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和中共党章修改小组的负责人。这两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件提交中共十八大通过后,成为指导中国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个“官衔”

  是大队党支部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43年前,他曾作为知青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他的第一个“官衔”,是构成中共组织体系“细胞”的大队(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从政经历遍及村、县、市(地)、省(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主要岗位。他在长期政治生涯中深入思考、反复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和主张:——经济建设上,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不鼓励盲目的、蛮干式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而不能搞拼资源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砖头搬来搬去的空头发展;

  ——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执政;

  ——文化建设上,要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民族精神,特别是弘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国歌精神;

  ——社会建设上,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强化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永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文革”中

  受批斗挨饿流浪被关押

  “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来源于他饱尝艰辛的特殊成长经历。

  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

  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由于窑洞里跳蚤特别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席下洒农药粉来灭蚤。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跑到四川取经

  修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他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

  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那时在当地是十分稀罕的,他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尽管学业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下乡来梁家河时,他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离开的那天,全村人排起长队为他送行,很多人不舍地哭了,不少村民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老乡们还送给他一个镶着“贫下中农的好书记”的镜框,表达对他的由衷赞誉。
 七年的陕北生活

  坚定了“要为人民做实事”

  离开陕北后,习近平始终牵挂着那里的乡亲们。他先后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翻建了小学。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专程回到梁家河为贫穷老人带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闹钟。任福建省领导时,还把身患重病的农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钱支付全部费用。

  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这段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摸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不仅让习近平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不到16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一度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

  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

  总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

  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当一些年轻人开始下海经商、出国留学的时候,他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这个县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刚开始,不少人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县委副书记将信将疑。低调务实的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并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群众,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基层,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宁德是当时中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为跑遍这里的乡村,他经常一连数日坐着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常常颠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有时腰疼得一时下不了车。有个乡叫下党,他从早上7点半走到中午12点多才进到乡里,受到最为热情隆重的欢迎,乡里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

  到福州后,他建立了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曾经带领福州市区领导,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

  曾以“哲欣”为笔名

  发表232篇短论

  习近平很重视通过新闻媒体同群众进行交流。他曾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浅显易懂地讲道理,很受欢迎。群众说这是“用大白话,谈大问题”。

  习近平待人宽容厚道,但在涉及群众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又非常坚持原则。在宁德清查干部违规私建住宅时,针对干部存在的一些为难情绪,他严厉批评,拍案而起:我们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主政浙江时,他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一年时间里,有许多干部就因为不作为而受到处分。

  习近平又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领导。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他尊老爱幼,在正定时把县里第一辆小卧车让给老干部用,还特地设立了老干部病房和活动室;在福州时他长期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直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不变的深耕基层、踏实亲民的作风,使习近平在广大老百姓中赢得“平民书记”的赞誉。他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