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高铁降速只能治标,政企分开才能治本

www.peopletop.com.cn(2011-08-11)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作为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铁路安全工作的组合拳之一,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较之今年7月1日启动的高铁首次调图降速,此次减速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政府强化铁路安全的决心可见一斑。

据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介绍,为增加高铁安全冗余,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在高铁运营初期,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按时速160公里开行。

7月1日开始的高铁局部减速,是力推高铁跨越式发展的原铁道部部长落马后,铁道部为确保安全而采取的预防性举措,但京沪高铁故障和甬温线事故依然不期而至。新一轮的全面降速,与惨痛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不无关系,既为亡羊补牢,也为防患未然。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适度降低高铁运行速度,都有利于提高铁路安全水平,速度和效益让位于安全,也是负责任的选择。但高速铁路今年7月份以来接连发生的问题,根本原因都不是运行速度本身,而是源于技术、设备、调度、管理、人员素质等诸多环节存在的漏洞。换言之,如果漏洞不除,即便速度再低,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今年以来,为加强铁路安全,除了降速外,铁道部已经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安全大检查、领导包保指导等,甬温线事故后铁路安全工作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此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防控措施。可以预期,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后,铁路的安全隐患将被消除,铁路安全生产的基础也将得到夯实。

如果追根溯源,高铁运行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高铁“大跃进”造成的。过去几年超常规发展的高铁,在创下很多奇迹的同时,也埋伏下诸多隐患。比如,为了追求速度,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自主创新”广泛应用;为了压缩工期,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中的一些基础工作无法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员工的培训也不够充分,等等。

我国仅用5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铁路程。但国外高铁几十年研发建设历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教训,我们无法在5年内全部经历。当然,加快进度、压缩工期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安全,但如果为了缩短工期而违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客观规律,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在直接威胁铁路安全的隐患因素之外,还有一些更加隐蔽的灰色行为,间接放大了高铁的技术风险。其中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就是高铁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很多行业的案例都已证明,工程领域的灰色交易往往伴生质量隐患。

如果进一步探究造就高铁“大跃进”并滋生腐败行为的根源,刘志军显然难脱其责,但他不是问题的全部。成就了铁路“强人”政治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铁路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体制,这一封闭运行、缺少监督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造就铁路高效率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人治压制法治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对政绩和速度的追求,胜过了对安全和质量的注重。

如果不对体制进行变革,实现政企分开,让政府和企业各自归位并引入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曾经的历史还可能重演。与过去几年相反的场景也可能出现,即高铁畏缩不前,错过发展时机。

事实上,大检查、降速、暂停审批新建项目等措施,指向的都是铁路安全中的“标”,消除的大部分都是看得见的漏洞。要消除那些根子上的隐患,最终要依靠治本,即推进铁路改革。出于中国独特国情和最近两年现实环境的考虑,铁路体制改革短期内难以重启,但改革的绿灯无疑已经到了需要打开的时候。(责任编辑:何文静)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