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今晚月亮最高最亮 最佳赏月时间23点40分

www.peopletop.com.cn(2009-10-03)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今天是中秋节,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是晴好少云,市民将观赏到最明亮皎洁的月亮。今晚的圆月地平高度角为1987年以来中秋月之冠,将是20多年来最亮最高的月亮,也是本世纪以来观测效果最佳的月亮。

  ●天公作美全省都可赏明月

  这几天的晚上,在晴朗的夜空下,月亮显得格外的明亮,而且一天比一天圆。今天是中秋节,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中秋正处在秋分前后,白昼和夜晚的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位于正东方向,恰好受位于正西方向的太阳直射,接收的阳光最多,而这时,月亮离地球最近,反射到地面的光线也最多,所以,中秋这天的月亮看起来最明亮、最皎洁。而老天赏脸,今天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晴天,所以也是赏月的最好时机。根据

  最新的天气预报是,一直到10月5日,南京等沿江和苏南地区仍是晴好的天气,目前看来温度变化不大。

  这个长假,太阳有一些过分“热情”了,一大早,南京就是阳光灿烂,在阳光的炙烤下,南京的气温也是扶摇直上,午后市区部分气象自动观测站的温度已经升到了30℃,而位于江宁的国家气象基准站的温度也达到了28℃。中午在室外,感觉太阳是火辣辣的,似乎比夏天更加燥热。根据目前的预报显示,一直到10月5日,南京都是晴到多云的天气,中午和下午比较燥热,但是早晚偏凉,一天中的温差超过10℃,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候,提醒市民早晚不忘添。 (于丹丹)

  ●明天下午2:10的月亮最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农历八月的月亮还将印证这句老话。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本月最圆的月亮将出现在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六)14时10分。这也就是说,今年中秋公众欣赏到的月亮并不是农历八月最圆的。

  王思潮介绍,当月亮公转到和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位置,从地球上看,此时的月亮最圆最满,称之为“望月”,由于地球自身在不停地自转,农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十七,都是望月可能出现的时段。据粗略统计,满月出现在十五的概率是50%,出现在十六的概率是40%,10%左右的概率会出现在十四和十七。

  记者了解到,从2002年到2005年,连续4年,中秋月都圆在农历八月十五。但是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中秋最圆月都出现在十六。到了2011年,才能赶上“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今年中秋月有点“娇小玲珑”

  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告诉记者,受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影响,今年中秋节公众赏月之时会发现月亮比平时要“偏小”一些。

  严家荣介绍,由于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据计算,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约36.3万公里、最远约40.6万公里。由于距离不一样,地球上人们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

  严家荣介绍,月亮绕地球的轨道周期为1个月,因此每个月都各有1次和。9月28日月亮到达本月(农历八月)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10月16日月球通过本月近地点,10月3日中秋节这天,月亮距离地球约为39万公里,比平均距离还要远上一点,因此,在公众眼中,今年中秋的月亮有点偏“小”。

  严家荣表示,月亮偏“小”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赏月之情,相反由于看上去更娇小玲珑一些,月亮会更加迷人。

  ●花间水边赏月意境更美

  当3日23时40分左右月上中天时,月光透过较薄的,月色会显得更明更亮,是赏月最佳时刻。那么,如何在中秋之夜更好地欣赏明月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为公众支招。

如幻的月亮就会从东方冉冉升起。这天上玉盘般的婵娟普照大地,仿佛是月宫嫦娥将如水的月光洒向欢度中秋佳节的全球华人。若能在花间水边赏月,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春江花月夜”一般的诗情画意。

  王思潮提醒,有条件的观测者还可用望远镜观赏月亮。只要天气足够晴朗,公众可观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平原等。

  ●中秋赏月从唐代开始盛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赏月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环节,民俗专家说,中秋赏月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此习俗在唐时极盛。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我国各地至今遗存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也是广大民众的民俗活动。究其赏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贫者多寄于酒楼,好游者或登于山,或泛于水,文人赋诗,俗士讲古,民众谈俗,往往通宵达旦。

  探 月

  月球表面首次发现有水

  1吨重月面表层物质中仅可得到1公斤水

  一向被科学家认为是“华丽的荒土”的月球,不久前被印度环月探测器“月船一号”首次发现月球表面有水,这一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无论是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还是为解决未来月球基地的供水问题,探测与研究月球上的水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因此,这次在月球表面发现的水虽然极其稀少,但足以让人欢欣鼓舞。研究人员估计,从1吨重的月面表层物质中仅可以得到1公斤的水,相当于一个棒球场的土地上才有一杯水。

  “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的太空基地,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也是许多国家计划的目标,水的发现鼓舞了人们的信心。”著名天文学家赵君亮说,“月球上的各种能源和特殊环境资源,可以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长期稳定的支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月系今后将不仅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将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江南社会学院战略专家陆俊元教授认为,在目前正在兴起的人类第二次探月高潮中,月球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各国的探月热情,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国际上的探月竞争。

  陆俊元认为,与人类第一次出于冷战目的展开的探月竞争相比,目前正在兴起的第二次探月竞争目标更加现实。各国竞相探月除了谋求战略制高点之外,还包括开发月球资源,在月球上建立未来的战略能源基地、太空工业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从“鼎沸青春”到“年老迟暮”

  32亿年来月球内部能源已经逐渐枯竭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心中的千古疑问,在现代社会已有科学解释。

  国内外科学家根据对月球结构、月面形态等进行研究,以及对月球不同时期形成的岩石进行放射性年龄测定等,揭示了曾经在月球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初步勾画出月球从“少年”到“老年”的成长历程。

  大约在距今45.5亿年前,月球初生成,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月球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加热到1000摄氏度,使岩石高温熔化,月球上到处流淌着炽热的岩浆,是个沸腾的“岩浆洋”。

  大约在距今41亿年前,当到处沸腾的月球逐渐冷却下来时,熔点高的矿物先结晶,熔点低的钙长石后结晶。于是在“岩浆洋”的顶部出现了一层密度低于结晶岩浆的钙长石,漂浮在结晶岩浆的顶部,形成了富含钙长石的月壳。

  在距今40亿至38亿年前,月球不幸遭到了小天体的剧烈撞击,“开凿”出广泛分布的月海盆地(大型环形构造),科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为“雨海事件”。

  在距今38亿至32亿年前,月球上发生了第二次大型岩浆活动,使月海盆地中充填着玄武岩,此后又至少出现过5次月海喷发活动,科学家将此称为“月海泛滥事件”。

  32亿年来,月球内部的能源逐渐枯竭,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岩浆火山活动和剧烈的月震发生。不过,大小不等的小天体撞击仍然不断出现,产生了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彼此重叠的环形山,以及撞击坑,使得月球表面斑驳陆离、千疮百孔。

  科学家大多认为,目前的月球已经处于晚期演化阶段,它的“地质”演化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月球是一个已处于“暮年”的天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古老、僵死的天体。

  月亮也有“脸谱”且万古不变

  分为“月陆”、“月湾”、“月海”、“月谷”等

  中秋是月亮的节日。自古以来,月到中秋分外明,文人墨客歌颂月亮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不过许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月亮也有自己的“脸谱”,而且万古不变。

  著名天文科普作家卞毓麟介绍说,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此时仅用肉眼观看月亮,就可以看到月面呈现两种色调:明亮的区域和分散的较暗的灰色区域。月面上呈现的这些特征就是月亮的“脸谱”。自古以来,月亮的位相虽然在不断变化,但人们看到的月亮这张“脸”却始终不变。

  月亮的“脸谱”镌刻了月球演化的历史。天文学家指出,月面上明亮的部分是“月陆”,也叫“月球高地”,那里峰峦叠嶂、山脉纵横;月面上暗黑色大面积的斑块是“月海”,不过“月海”虽然叫做“海”,但徒有虚名,实际上并没有水,只是比周围低洼的大平原。

  “月海”伸向“月陆”的部分是“月湾”;一些面积较小的暗黑色区域则是“月湖”,与地球上湖泊的形状类似,月湖位于相对低洼的地区,形状多为长条、不规则状。

  月球表面不少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暗色的大裂缝,弯弯曲曲延伸数百公里,宽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看起来好像地球上的沟谷和溪流,这种地貌类型中较宽的被称为“月谷”,较细长的被称为“月溪”。

  星罗棋布的“月坑”(一般称为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些大大小小的“月坑”大多是陨星撞击月球后留下的“伤疤”。据统计,月球表面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月坑”总共有3万多个。所以,如果用天文望远镜观看,月亮的“脸”看上去“满目疮痍”,好像一个“大麻脸”,远没有用肉眼看上去那样洁白如玉、平坦如镜。(责任编辑:海浪)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