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习近平谈中国核安全观 李克强谈减排

www.peopletop.com.cn(2014-03-2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荷兰首相吕特主持会议,他首先邀请习近平主席作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习近平强调,发展核事业50多年来,中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中国对全国核设施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不断完善国家核安全法规体系,正在制定核安全条例。中国还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

习近平最后指出,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坚定不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持久核安全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与会领导人在发言中介绍了各自政策主张和措施,一致认为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是未来几年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各国都负有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并加强协调,建立国际核安全体系并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中心作用。

李克强:对非法偷排等行为重拳打击

在3月21日国务院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必须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对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监测等“伤天害人”行为和监管失职渎职重拳打击,对相关企业、单位和责任人严惩不贷。

李克强总理这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讲话,不仅体现了中央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政府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尽责的担当精神。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饱受生态环境变坏、变差之苦。一些昔日瓜果飘香的耕地沦为垃圾场,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变成臭水沟,蓝天少了、雾霾多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明显受到影响。

生态环境遭破坏,原因固然有很多,但重要一点还在于有些企业罔顾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和法定责任,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监测。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或明目张胆悍然违法排污,或偷梁换柱瞒上欺下暗中偷排,或千方百计逃避环境监测,成为生态环境破坏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假作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负有监管之责的相关政府部门,理应成为违法排污企业的“天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职能部门面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睁一眼闭一眼,不作为或假作为;有的甚至蛇鼠一窝、沆瀣一气,大搞权力寻租腐败,成为违法排污企业的最大“保护伞”。这些政府部门的失职渎职甚至腐败行为,放任纵然了违法排污企业的“伤天害人”行为,成为节能减排不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幕后“推手”。

因此,要力推节能减排,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9%”的目标任务,政府既要决心坚定,勇于给自己压“担子”,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也要祭起法律利器,严格执法监管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通过重拳打击、严惩不贷增强法律的刚性和震慑力,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进行制度和法律兜底。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