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走丝三2:历史归于无名者

www.xibuxinwen.com(2017-09-24)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文/肖云儒)我到俄罗斯的第二天便安排了一场中俄文化论坛,故而一大早便冒着寒风去了红场。虽是仲秋,北国的风却有了凜冬的劲儿,刮得脸生痛。红场上空,天阴着脸。广场上满眼是中国的旅游团,满耳是北京、上海、东北、浙闽口音的中国话。大家由不得调侃:我们来到了“中国红场”,来到了“中国克林姆林宫”!
  
  到莫斯科去、到红场去,是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代的梦。那时候我们学俄语,给苏联的同学通信,隔三叉五就有苏联电影周可看。想不到,我后来会三次来到这个向往的地方。
  
  一次是我们中学的老同学,退休后相邀一起游览俄罗斯。几位七老八十的老中学生,在红场上合影,齐声高喊:我们来自南昌第一高中1955级!还有一次是和我夫人乘游轮旅游波罗的海各国,从海上进入俄罗斯。再加上这次,丝路万里行车队走中东欢十六国,又来到了莫斯科红场。
  
  红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小,恐怕还不到天安门的一半,观礼台也比天安门城楼低15米。“红场”这个名字,源于500年前一场大火,把这个地方烧成了空场子,当时便叫了火烧场,后来才改称红场。这个命名过程,正好预示了广场的命运,它将与火、与血、与革命、与战争结缘,再也分不开。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1800百多公里的战线上,突然朝苏联发动了全线袭击,重兵突入苏联境内。开始苏军损失惨重,一直退守。希特勒叫嚣他已经看见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说一定要在冬天降临以前拿下莫斯科。
  
  在这个最危急的时候,需要鼓舞士气,需要凝聚、振奋民族精神。整个民族、整个军队眼睛望着克林姆林宫,等待着最高统帅的命令。
  
  1月7日,数十万红军官兵在布琼尼元帅指挥下,奔赴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他们冒着零下20几度的严寒,高唱着《再见吧,妈妈》《卡秋莎》,雄赳赳地通过检阅台,然后直接奔赴前线。在万众一心的气场中,斯大林发表了激情的演说,他说:“此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落在了你们身上。”阅兵现场向全世界广播,同时拍摄了纪录电影(那时还没有电视)。红场上百万军民“乌拉,乌拉”的吼声响遏云天。这是俄罗斯民族向世界的宣言,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
  希特勒身边的人不敢告诉他莫斯科有这么一次士气高涨的检阅,他是偶然听到了收音机里震耳欲聋的“乌拉,乌拉”声,才知道红场阅兵的事。希特勒大发雷霆,命令前线空军必须在1小时之内将红场炸个片瓦无存、片甲不归。
  
  不适应俄罗斯严寒的德军空军强行起飞,在莫斯科上空遭遇到苏联空军英勇的阻击。许多红军驾驶员直接将飞机撞向德国军机。钢铁与鲜血在长空飞溅,像节日的焰火。结果德军没有一架飞机能够到达红场上空,在莫斯科郊外便被苏军击落了25架。
  
  这次红场阅兵是人民决心的大展示,人民力量的大凝聚。据说中间出了一点小的遗憾。由于负责音响的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到位,斯大林讲话的开始部分只有电影图象,没有声音。只好事后弥补,让斯大林和检阅台上的将帅们重新又录拍了一遍。
  
  红场检阅三个月之后,1942年2月6日夜晚,苏军开始了全线反击。两个月内将德军打退到离莫斯科100到250公里之外的地方。希特勒狂怒之中撤换了35名将帅。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和后来更为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彻底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无敌神话,促使美、英各国认识到苏联是应该联合抗击德国的有生力量。强大的同盟国战线开始形成。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前苏联就在筹建卫国战争胜利广场,直到17年后的2000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才将这个广场修建完成。广场中心有一座钢铁铸成的纪念碑,体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钢筋铁骨和刚强意志。1401.8米,暗示卫国战争打了1418天、即整整四年之久。广场上红色的喷泉,象征着俄罗斯儿女捍卫祖国飞溅的热血。我来到纪念碑下,耳旁悠然响起苏联卫国战争那些振奋人心的歌曲。那些曲调已经超越时空,成为一个民族展示自己强大精神和人格尊严的象征。
  
  苏联卫国战争歌曲有一个特点,就是多从人的感情,人性与亲情、爱情、友谊出发,将个人襟怀中最脆弱的一面和最残酷的战争,和热血,牺牲,生命溶为一体,如《再见吧妈妈》,如《卡秋莎》(新型炮火与恋人同名)《海港之夜》,这非但没有降低国家民族大义,反而让这种大义与个人生命融为一体,而有了永恒的力量与感动。这也是这些歌曲永唱不衰,能够一代一代感染我们的原因吧
  记得那次访问,我们还参观了红场上的列宁墓。通向地下墓穴的台阶很黒,幽暗的灯光中我们一台一台数着往下走。列宁躺在似有若无的灯光三下,十分宁静安详。一种肃穆和敬仰从内心油然而生。不论历史如何评价这位革命家,我只能尊重我那个时代的教育留给我的记忆,这记忆也许有种种历史局限性,却是那样真切,真切到我无法违拗。其实1964年之后,列宁的遗体已经无法保存,赫鲁晓夫下令火化了。可见在列宁遗体是头颅和人工躯体的组合,只有头颅是真实的。而斯大林的墓地则早已挪出,放在了宫墙之下。知道上面的情况,内心不免有些失落。
  
  这次来,情况与第一次所见有了明显的变化。列宁墓前十分冷落,每周只开放两次,除了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守护的国家警卫也撤消了。相反,宫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却人潮拥动,每小时定时的卫兵换岗,都会掀起大家缅怀这些为国损躯烈士的热潮。
  红场前除了列宁墓,还有几种等级不同的墓地。第一种在克林姆林宫列宁墓后的红墙前面,有一排雕像,苏联元帅朱可夫、斯维尔德洛夫、加里宁、勃烈日涅夫等的墓地都在这里。还有一种也在红墙前,有墓碑但没有雕。再有便是宫墙小翕中放着的骨灰盒。更多的文学艺术科学英雄之幕都在莫斯科的名人墓园中。果戈里、乌兰洛娃、加加林、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有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居住在苏联的王明,都在这个名人墓园中。特别要说一下这里的赫鲁晓夫墓。只有黑白两种大理石的组合,构思中似乎暗示着对他功过各半的评价吧。
  
  无名烈士墓则在宫墙上外的河畔草坪上,没有资格进到红场人。这个烈士墓这没有名字没有碑石,在钢盔和旗帜的青铜色石雕前,有一束永远不熄灭的火焰从地下喷发出来,像是俄罗斯民族内在的激情、精神,创造力在燃烧。周边则有繁茂的小商店、小餐馆以及为丰收节特意主办的露天农展会,南瓜、土豆、白菜、黄瓜,更是平添了平民化的生活气息。这是一个多么亲切而且人人可以亲近的地方!这才是平民之墓,无名之墓。我们来到这里时,阳光正好从云层中透出来,温暖迅即隔着衣服裹住了已经冻得透心凉的身子。
  从列宁墓到等级森严、论功行赏的层级墓地,再到无名烈士墓,它是在诉说一个历史过程,由神到人,由元首到百姓、由英雄到平民的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吗?
 
  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所有历史的进步一样,领袖当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归根到底是人民,是万千无名的小人物的功劳。历史前台那些著名一时的人物,被推到了后台,而台下的无名英雄们,又往往被人民推到了前台。历史是无名者默默创造的,是人民创造的!名仕常常免不了在历史的云翻雨覆中淹灭,倒是无名或可永存。这是无名烈士墓那永远不熄灭的火焰用自身熊熊的燃烧告诉我们的。(2017年9月23日于莫斯科奥林匹克酒店)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