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著名画家郭线庐书画作品亮相ART大家《写意行动》首届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www.xibuxinwen.com(2020-03-2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著名画家、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
  郭线庐,男,1958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
  
  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2017"千人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
  
  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委员。
  
  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耗干用尽》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开启新世纪网络之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奖;宣传画《我不是商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17年主编《教学档案》一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奖。中国画《春满人间》被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永久收藏,2019年获评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授予的第二届“西安之星”(教育领域)荣誉称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系列宣传海报被国家各大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广泛刊登转载。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艺术教育领域极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积极推动西部艺术教育观念转型升级,主导构建起一套以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平台为支撑,融国际化艺术教育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于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其教学方思想和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艺术视野开阔前卫,潜心探索出的科研创作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新人才,获得了艺术专业领域与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郭线庐书画作品
 
素颜无华 天心相照
  
应一平 卢昉
  
  静观郭线庐的水墨花鸟画,在笔意流光中感到牡丹含笑摇曳、雍容大度,透射欣欣荣光;莲蓬于水色天光间相互辉映,充溢郁勃之气。作者的精神意象因造化中的花卉而由此贯通,靠灵动的笔墨而延展。墨彩华章间,撩起观者对历史风华的追思,仿佛遥感烽火相伴的兴庆园内,牡丹竞相绽放的浓艳铺张;内廷倾扎的大明宫里,菡萏漫浮碧池的风动尘香。
  
  郭线庐思维敏捷,才情充沛。心仪大自然的尤物,三千弱水,取其一瓢,以花入景,反复玩味,笔墨铺展,以意化境。表现花王之牡丹,不追逐浮华的光鲜,不摹写灿烂的绚丽,将人生阅历积淀的美感情思,化作认知的万千意象,由浓妆转为淡抹。提笔收锋将外表色度弱化,达到天然相宜,再用水墨敷彩渲染“风动生气浮”“花影月笼纱”等诗意妙境。他心仪莲花,望其圣洁。赞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品格象征,以雅致的图像,宣示主体的精神旨向,以此作为笔墨表现的支点。醇厚清凉的笔意书写恰到好处,在韬光养晦中弹拨出宛转悠扬的人生心曲,丝丝入扣地镌刻出一番简约淡泊的情怀。散发素颜无华,挥洒天心相照,人生智慧,洋溢而出。
  
  中国花鸟画常以直观构图,含蓄表现作品的主题,通过不同造型方式引发观者的再解读。画家独特个性须暗合传统审美的图式之道。对状物言情的中国画题材而言,依托才情支撑,选择恰当的笔墨语言,需要理性主导形象思维,传承历史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而注重内涵的精神性。从美学层面进一步看郭线庐的牡丹及荷花,是寄寓主体审美理想的象征物,也是个体情绪的“介质”,通过“借题发挥”而完成自我心志的图意表现。其娴熟笔墨语言服从于意象造境,在起、承、转、阖中能随机应变而灵活处置,将自我的情感体验融入画面构成关系中,分布巧致,澹然从容,奔放舒达的构图样式蕴含了他的执著的精神情怀,绵绵意绪弥漫在片片花瓣的芬芳里,融化在水色墨痕的流动中。点、线、面流露的心灵印迹,又与传统审美意象气脉相承。


  正是他对花卉造像倾注真诚的感受,通过写意演绎,产生起伏跌宕、悠暇而无拘的水墨幻象。透过“墨分五色”的氤氲气象,反映理性和感性的协调,花枝簇拥中彰显出的趣味性、韵律感,展示物象清真明快的风貌。约形状物张弛有度,留意实处虚写,干湿浓淡浑然衔接,尤其淡墨运用上得心应手。所画牡丹承蒙朝露、润含春雨之状,形成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不管是透明清丽的水墨虚实渗化,还是穿插呼应的花枝安放,匠心独运的“诗化”意象已然浓缩在诗一般的图像之中,在相对单纯的色相中拓展视域空间,读来颇有意味。如一地影影绰绰的飘渺水烟,不矫揉造作,又磊落干练,充溢悱恻,激昂豪迈,抒发花开春暖的一咏三叹,笔法间流露出常态的风姿,墨团内凝聚着高格的气骨。
  
  时光荏苒、艺海无涯。从郭线庐的人生经历看,其水墨画积淀非一日之功。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他就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后,他虽术业专攻,却从未隔断笔砚之缘,潜意识中常与之风云际会。近年来,他巧借设计灵感在与水墨直接相遇,运笔不惑,部分画作信手挥洒,近乎画境与诗意的天然相和。
  
  变革时代呼唤艺术的变革,等待中国画的真正兴盛。现实纷繁的艺术观念与样式,愈来愈明显形成对传统艺术“祛魅”之势。由此想到优秀画家的格趣品味,既体现为“吾手写吾心”的造型过程中,真诚自然地体现在笔墨图像里,支撑作品的灵魂;又从选题到立意,展示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不被当下的流行风潮左右。






  诗品曰:“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线庐已然行在途中,朗日相伴,依然探索钻研,不断磨砺。笔耕不止,新作频出。从他目前的创作态势看,加之他的作品透露出“素颜无华、天心相照”的精神气息。其国画造诣伴随一幕幕定格的画面,用一种静默的姿态绽放出韵律,风生水起,活泛不羁,自有一番格致。
  
  一路和风柳绿,满目钟灵毓秀。淡淡的调子,舒适的格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水色墨痕穿插变化之间以意化境,注重描述自然精灵的人格化意象,将自我敏感的心绪移情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之中,体会存在的短暂与绵长、坚韧与柔弱、光鲜与平淡、快意与感伤,以及丰富与简洁、灿烂与黯然的生命历程,应当讲,这就是郭线庐的水墨画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