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诗书讴歌新时代——著名书法家赵学敏的艺术担当

www.xibuxinwen.com(2019-03-0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人物档案】
赵学敏,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现实主义诗人、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家。曾任中国书协第四、五、六届理事,现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自幼研习书法,先后师从于右任秘书李楚才和著名书法家舒同、方毅等。楷、行、魏碑和草书皆熟,尤以于体草书擅长。曾出版《赵学敏书法选(卷一)(卷二)》、《赵学敏书道德经》、《奥运赋》和《书谱》、《二十四节气》等书法集,有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戈壁情深》、《跋涉者的履痕》出版发行,编著出版《大熊猫》、《湿地》、《情倾生态》生态文集等。
在主管林业生态保护期间,积极推动和发展生态文化,长期担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为台湾、香港及国外选送大熊猫,开展台港澳熊猫书画文化交流。在全国政协牵头提案并推动建立“中国书法馆”、在中小学设立书法课和倡导“人民书法”,受到海峡两岸和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获全国绿色焦点人物、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2019 年2 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赵学敏诗并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抒怀》  136cm×68cm


诗书讴歌新时代
——著名书法家赵学敏的艺术担当
 
本刊记者 邵妙苗 赵艺瑶
 
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脉底蕴,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线条艺术,正所谓“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但是,每位书法家在或行云流水、或腾龙跃虎、或崩云裂石的运笔中,却有着不一样的生命探索和人文关怀。
著名书法家赵学敏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写心为书”、“承文载道”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书法最早追溯到古代圣贤的碑骨帖韵,翰墨之中以记录经典古文和歌颂当今社会正气的自作诗词为内容,创作出了一系列朴厚雄浑、雅逸传神的楷书、行书、草书作品,尤其在宽博雄强的魏碑和劲健豪放的于右任行草书风的传承上,基于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形成了洋溢着时代气息而独具个性特色的审美风格。
多年来,无论是在以古为师的实践上,还是在专业系统的理论探索中,赵学敏坚持着探寻“中得心源”的书法之道。也许是由于长期从政的缘故,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出发,主动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历史责任,用书法艺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他把书法创作与现实生活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扣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时代命题,不仅推动了有关书法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优秀的书法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更在其书法创作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这不仅是老一辈领导的职责所在,更是作为“人民书法家”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

赵学敏作品 :《故宫颂》  68cm×136cm
 
师从名师,笔耕不缀
 
三原,陕西咸阳的一座小小县城,却孕育着独树一帜的书法奇葩。作为翰墨飘香的中国书法之乡,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的故里,水墨书写之风甚浓。赵学敏正是出生在弥漫着厚重书法意韵的古城,深受三原文化氛围的影响,他自幼喜好书法,五六岁时便跟随著名书法大家于右任的秘书李楚才老师学习书法。李老师要求甚严,稍有懈怠便要遭受手心鞭挞之痛。为力求在书法上的进步,赵学敏常常在夜间也勤练笔法。“那时候还不算书法,只能说是用毛笔写字。”从小学到高中,在整整十二年的光阴流逝中,他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勇拼搏的汗水,浇铸了扎实的书法功底,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西安碑林积淀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家荟萃,作为一座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不仅包含了浩瀚的圣儒、哲人石经和古朴的秦汉文人遗风,还有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等,而这些成为了赵学敏之后书法学习汲取的文化素养。
当年,因“文革”停课,赵学敏回到了家乡,在牛棚里结识了时任陕西省委领导、后来出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的舒同。在舒同先生的建议下,他常常前往西安碑林这座书法宝库反复研读三千碑刻,摸透了雄浑粗犷的碑林法道。这段期间,他沉醉于碑刻的艺术世界中,极为注重汉字的准确性,“我们应该按照书法准则来写,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失去了书法的意义,更别说体悟到书法之美了。”赵学敏告诉记者。在舒同先生的指点下,他不仅养成搜集整理拓片的习惯,其书法技艺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从而完成了从写字到书法的艺术过渡。
大学毕业后,赵学敏选择了从政并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然而,从政多年的他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从未中断,即使工作繁忙,他也要每天抽出时间习练碑帖。他常用小楷或小草写信、写文章、写调查研究报告和工作笔记等。“书法使我每天的生活都充实和快乐,偶尔有一两天没有铺纸提笔或者没有翻阅书法典籍,心里就感到空落落。”他说。在工作中,赵学敏用毛笔书写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充分肯定,并深受其教诲。
调任陕西、甘肃工作后,赵学敏接触到了《龙门二十品》《石门铭》等魏碑佳作,这些书法遗存令他欣喜,让他酷爱痴迷。他饱蘸浓墨在宣纸上不断临摹,逐渐掌握了魏碑的技巧和规律。他在书法创作中不仅吸收了魏晋的风骨,还融合了禅宗的优秀元素,在其书法作品的技法表达上,“简淡”和“空灵”的运笔是禅宗“寂静”和“空无”的表现,在书法境界上也更追求超凡脱俗、出神入化的高古书风。正如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所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赵学敏用娴熟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挥洒,并融入自身的体悟和情感。

赵学敏作品:苏轼《洞庭春色赋》  68cm×178cm

撷碑之骨,融帖于炉

赵学敏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文学功底,自学习书法伊始,因同乡的缘故,他把于右任的书风作为师法的切入点,在多年的勤奋临习和传承实践中,他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最终舒展出了碑帖结合的笔墨风格。
在福建任职期间,赵学敏深受新妍清逸的文风影响,他沉浸于钻研潇洒飘逸、遒美健秀的王羲之、王献之书帖,并在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等书帖方面都下过精深的功夫,多次临习《兰亭序》《书谱》和《十七帖》等经典名作,吸收其中灵秀雅趣的表达手法,在书法的豪情挥墨中增添了细腻柔情。尤其工作期间与台湾、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的书法交流,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
在书法创作中,他临古而不拘泥于古,常以古拙浑穆、沉稳笃实的碑刻为根基,携带着刚劲雄强的笔意,又吸取了南方流转清逸的书帖,打破了碑刻某些僵化的线条,增加了用笔的提按顿挫和牵连映带,使之厚重而不失舒灵,结体纵横捭阖而变化多端,奇崛之中更添高雅丰和的内涵和韵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碑帖合一的审美体系和儒雅博达的艺术探索。
“我认为碑帖融合是当代书法发展的方向。”在赵学敏的书法作品中,他积淀了深厚的碑帖两派的笔墨素养,以行云流水的运笔游走于碑帖之间,墨迹之中既蕴藏着碑刻的洞达骨力,又饱含着书帖的神采飞扬,既富有书卷味,又富有感染力,舒适超脱的笔意展现着结体的清雅,也让人品读着静谧的情意。而楷书、行书和草书是赵学敏在书法海洋里悠游的轨迹方向。他的楷书取自于西安碑林的石刻艺术,同时又融入了一些行书和隶书的笔意,作品豪放舒朗、生动活泼,多攲侧之势,既有厚重的整体美,又有清丽的细节美;草书则多偏向于书帖之底蕴,基于深厚的碑学功力,他在大草书法上裹挟着众家笔墨的精髓,以强烈的运笔奔势创作出了雄奇古厚、笔沉墨实、温醇闲雅的书法作品,而小草书法则用灵动活泼的笔法,提按顿挫之间营造出朴茂厚重的韵味,冲淡了其中的清奇;行书则居于方正的楷书和潇洒的草书之间,是碑帖杂糅出的俊逸笔势。

赵学敏作品:孟浩然《春晓》  68cm×68cm 
其实,赵学敏早期的书法学习主要以碑楷的底子为主,受到西安碑林的深刻影响,他的楷书作品质朴而厚重,端庄而肃穆,方劲峻丽的线条中曲涩飞动,万千变化中又蕴藏着古拙的风味,浑厚饱满的结体中兼有圆融祥和的意韵。在其所作的《黄帝陵抒怀》《故宫颂》等书法作品中,为了准确地把握抒怀对象,他在笔墨的挥洒上更多地吸收了魏碑高古典雅的特点,气骨开张,法度严谨,点画使转之中更显沉稳大气的风范,字里行间更见劲健的功力和庄严肃穆的魂力,正大气象之势一览无余。而自作楹联“纵有凌云志,不忘叶根香”则是其另一幅用碑刻尚古、书写气质的风采表现,他不拘泥于规整的结构,以中锋用笔为主,沉实的笔墨中骨力十足,活泼多变的线描中巧拙呼应,浑然天成,肃穆的结体中颇有几分温醇闲雅的情感味道,字里行间洋溢着成功之后亦不忘本的高远志向。
在赵学敏的艺术世界中,碑刻和书帖是“不分家”的,虽然他的书法无不是从碑学中汲取营养,这为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体系提供了标准,但是无论是笔墨技法还是情趣表达,帖学以牵连映带的笔意和清雅古逸的情怀受到了许多书法家的喜爱,两者并不相悖,鉴于碑帖两派各有所长,他开始积极钻研书帖的法度,从此走上了探索碑帖融会的路子。多年来,他对碑帖两派的用笔都有了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轻松地出入于碑帖之间。综观赵学敏的作品,不仅有着碑的骨力,也有着帖的神采,他把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吸收、提炼碑帖两派传统精华的结晶,从而创作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独特风格。他撷碑之骨,融帖于炉,深通碑之内在神理,帖之外在风采表现,这在他的草书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赵学敏的草书所涉内容之多,在他的笔下,语言优美的古文佳作多被墨香渲染,情系国家和人民的自作诗词也在凝结,然而无论哪种题材,赵学敏都在笔墨技法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在孟浩然诗《春晓》作品中,他用笔老辣,在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交织中,他极为注重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水墨的虚实浓淡,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共同呈现出了这样“无心之处见匠心”的雄豪婉丽的书法作品。而“闻鸡起舞功崇志,望梦成真业广勤”是他所创作的一幅草书七言联,联句出自《尚书·周书》中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兼具碑帖的骨力和趣味,清劲秀逸的笔势中极富雄强气息,烘托出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从而弘扬国家大道,彰显社会新风尚。

赵学敏作品:唐元稹《菊花》  160cm×90cm
书法不只是为传播而作的结体之貌和点画之工,在书法家的眼中,它更是富有情感的生命体,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我认为草书最能表达我的情感”,赵学敏基于深厚的碑文功底,吸收法帖精华,以高超的造诣勾勒的点线笔墨,不仅以静态的形式展示着书法的美观,更在出神入化和力透纸背的墨迹中,给人以变化多端的动感,在宣纸上书写着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他营造出的高雅隽逸、正气大象的意境,既符合我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又为时代潮流输送着新鲜血液。他所书的《大美青海》作为行云流水的草书作品,就地取材,苦心经营,用笔犀锐,潇洒自然的挥墨中勾画出线条外柔内刚的韧劲,变化多端的笔势中舒展出散而不乱、雅而不实的绵密情义,擒纵自如、豪放恣肆的笔墨中更流露的是他对青海的由衷赞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对于经典诗文的“再创作”成为了当今顺应时代的普遍要求。赵学敏在创作中极为重视经典文化的再现。他曾挥墨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闲适优雅的运笔极尽变化,豪放恣肆的笔墨蕴藏着他的文化意识,也寄托着他真诚的情理哲思,书法作品成为了他物化的主观对象。赵学敏书写的《心经》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后,受到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关注,文怀沙发现,作者书法功底深厚,笔锋苍劲,笔体潇洒,认定书者书写《心经》应在千遍以上,因为只有千锤百炼才能出精品,特意请他书写了一幅《心经》收藏。
赵学敏临摹的“天下行书第一”《兰亭序》,受到方毅、沈鹏等先生的肯定和赞赏。1996年,他携此作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兰亭奖”,斩获大奖。在临摹中,他的书风与右军迥然有异,去姿媚,藏古意,朴茂瑰丽,气息纯正,不但风格独特,形式亦属创格,而这正是书帖合一的大家风范。
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赵学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了于右任临摹的孙过庭《书谱》,甚是喜爱。根据台方馈赠的拓片,他历时三年反复研究《书谱》的味道,在深刻的顿悟中再现了这幅恢弘的书法作品,用墨彩飞动的草书形式,意断还连、顿挫萦回,细细勾勒出字里行间的丰润妍美,整体的谋篇布局法度严谨,茂密朴厚之处亦有孙过庭的《书谱》三昧,处处洋溢着碑骨帖魂“威而不猛”的精神气度,使他的小草达到了至真至纯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书法创作的雅逸情趣。
赵学敏既是一位书法实践者,又是有思想的艺术创作家,他把碑刻和帖学的气息融于自己的创作,对碑版的古意和帖学的抒情进行了有意识的完美结合,书法界曾这样评论他的书法,“雄逸与秀雅兼具,碑帖合一显著”,“其行楷求平稳、尚筋骨、显风神,行草则结体典雅,流畅而不狂纵”,“帖碑结合,雅中求逸,于书卷气中不失内骨,有纵往之势,可谓心手双畅,文质兼得,南北合流矣”等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和中央电视台及各网站发表,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的书法大赛上获奖,被许多国家领导人、香港台湾政要和著名收藏家收藏。

赵学敏诗并书:《大美青海》  178cm×48cm×2
诗书合璧,放歌时代
 
其实,赵学敏不仅在名家名作上临池而书,更常常自作诗文楹联,把对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实践的激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融于笔端,“我手写我心”,努力探索反映当代精神风貌的“时代书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内在心源为灵感,真实地抒发了他对于国家民族的挚爱情感。
近年来,在赵学敏当代题材的书法创作中,书写自作的诗文楹联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为书家就生活在当代,抒情言志,有感而发,容易写得真切感人;形诸笔墨,对象化为书法作品时,也就更易于把内容与形式很好地统一起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纪念建党90周年,他吟写五绝一首:
九秩迎华诞,江山气象新。
红歌响中国,情暖万家心。
素宣纸上笔歌墨舞,酣畅淋漓,是一帧难得的佳作。
重要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既是全民欢腾的日子,也是赵学敏诗情迸发、书法灵感如潮如涌的时候。共和国六十华诞之日,他写了《国庆60周年颂》;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60周年,恰逢建党90周年,他写了《双庆更觉祖国亲》,前者用草书,后者用行书,前者风力遒逸,后者则透出魏碑的骏利;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他像所有中国人一样,感到自豪,感到欢欣鼓舞,于是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写成《天宫一号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抒怀》两首:
其一
天宫神八结同心,
碧海苍穹交会频。
建站开天今夜始,
举杯邀月一长吟。
其二
天国归来喜满舱,
神州激起浪花香。
他年飞月凌霄汉,
我与嫦娥舞彩裳。
此作诗书俱佳,运笔骏逸洒脱,有凌空蹈虚之志。

赵学敏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80cm×650cm
赵学敏一直致力于用书法文化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港澳的繁荣合作积极努力。2005年伊始,他便主持为香港和台湾分别选送大熊猫工作;2007年护送大熊猫到香港,他以书法文化为纽带,构建了香港与内地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2008年率团护送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落户,在他的八首诗书创作《两岸熊猫情》中,字里行间积淀着欣喜的家国情怀;期间曾为台湾大熊猫馆题写馆名,与台湾书法家为大熊猫落户台湾举行笔会,因此被评为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2010年组织海峡两岸书法家联合在台北、台中等地,举办“海峡两岸团圆生态文化展”及“鼎盛和安两岸书法双年大展”等。这些活动为内陆和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也以书法美的形式探索着新的驶程。
赵学敏的自作诗书法《喜迎十八大(五首)》等系列作品也赢得普遍好评。其一曰:“从来天意即民心,丹桂飘香寰宇新。举国欣迎十八大,擎旗更有后来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尽期许。
砥砺奋进的五年,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九大召开之际,赵学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浣溪沙·十九大召开感怀》这样写道:“秋雨潇潇洒碧梧,清风习习拂京都。人心凝聚向天枢。四海高朋歌盛会,九州尧舜绘宏图。新元开启万方殊。”讴歌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宏伟蓝图的这一历史性盛会。
七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抒怀》更是豪情满怀:“风云骤起大鹏湾,春拂神州艳阳天。破蕾舒枝花怒放,富民强国路遐宽。而今跨入新时代,更是飞腾锦瑟年。路带襟怀开远景,雄心登上复兴山。”他的诗,饱含深情,行笔流畅,词句典雅,韵律和谐,在当代诗词中均属上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对于一个有志于创新探索的书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才能深刻理解书法艺术的真谛,也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新声的好作品。

赵学敏诗并书 :《二十四节气 • 小暑》  178cm×96cm
由于长期从事农业、林业方面的工作,赵学敏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自2014年以来,就开始以此为中心,创作出了24首诗词并写成了书法作品,他的书法长卷还配合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中,他注意表现当时气候变化、社会新风尚和国家重大事件,注意宣传自然生态保护,每个节气的诗词书法内容都是现场写景抒情。譬如一月是小寒、大寒节气,虽然气候寒冷却遇到元旦热闹非凡,他就写下了:“雪点梅花霁后妍,屠苏酒饮庆新元。时闻雉雊歌声妙,不觉春回燕语天。”又如《小暑》:“拂面薰风至,庭深湿气蒸。山河沾雨露,天地响雷声。蟋蟀寻凉憩,萤光照夜明。开门迎小暑,户户捣香粳。”诗人采用了写实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精美鲜活的画面,深入其间,清风徐来,心绪徜徉,惬意之至,令人倍感亲切,有身临其境之感。《二十四节气诗》流泻着浓浓的田园心结,作者用自己的笔墨触碰而书写着大地的回音,无论写景论事,都带着热爱人民与心系苍生的情结,让文字与墨色布局在浑厚的格局里。从2018年立春开始,二十四节气诗书在光明网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据悉,由沈鹏先生题签的《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赵学敏的诗作与书法,除了凸显扎实的文学与笔墨功底外,还是他在人生阅历间捕捉的社会印记,有抒发山川景色的壮美,有对国家印象记忆的赞誉,无论说古论今,文字里都飞跃着一种朝气。作者让自己创作的诗文绽放在书法中,实践着书写为人民的意愿,让厚实的民族文化在大美中扩散成为效应。
赵学敏在书法上不仅注重艺术实践,更注重系统的理论指导,他常常在实践中出真知,在理论中得到新观点和新气象。多年在书法艺术上的研习让他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他开始着手撰写各种书法理论文章,探讨书法艺术规律的发展和变化,他提出的“人民书法”理论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书法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虽然现如今上升为了一门文化艺术,但表现的始终是劳动人民的一种心灵,所以书法不能脱离现实和人民。”赵学敏说道。他在书法创作中把对社会的感悟凝聚成诗篇,为人们传递出有深度和启迪的文章,无论是参加外事活动,还是参与书画艺术展览,他始终主张书法要紧密结合时代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时代的笔手”和“人民书法家”。

赵学敏诗并书《浣溪沙 •十九大召开感赋》  178cm×96cm
基于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缘故,赵学敏始终将“人民书法”理念作为他在书法创作中的指路灯。本着“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艺术理念和家国情怀,他不仅为老百姓写字,更写老百姓认识的书法;不仅创作诗词,更创作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诗词,“中国书法人民写,人民书法写人民,一定要写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书法,写出能够代表人民群众意愿的书法。”其实,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更源于人民大众,只有深入接触自然和人民生活才能激发创作的热情,这是他对书法艺术衡量的尺度,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坐标。
历年来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大多是先贤们的“心灵艺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赵学敏始终践行着“笔墨当随时代”的书法理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需求的优秀书法作品。“不论哪种书法形式,只有让人民群众能够认得读懂,明白所读书法作品的含义,从书法作品中得到激励和美的享受,这才是人民群众真正喜爱的书法艺术。”赵学敏告诉记者。他极为重视艺术的普及性,认为书法要面向群众,艺术创作中要始终把人民、时代、生活作为书法源泉、准则和归宿,故而其行楷求平稳、尚筋骨、显风神,行草则结体典雅,流畅而不狂纵,中规中矩,而这正是他对人民书法实践的要求和表现。
赵学敏在大众艺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常常下乡为老百姓撰写楹联书法,也为厂、矿、企业、商店、名胜景区等题写大量匾牌、店名以及纪念碑文等。他把书法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抑或是调查研究的工具,从而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我觉得我首先是书法家,其次才是领导干部,书法可以增进交流,拉近距离,‘以字会友’,使我更容易与人民群众攀谈,也便于我开展工作,梳理干群关系。”他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民群众在他心中的分量也极重,他以大众的艺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深入到劳动人民的家庭,这不仅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更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拓展了书法创作前进发展的道路。
在书法艺术的理论实践中,赵学敏坚持为人民群众书写,在他的作品中,从形式到内容、从笔墨到布局、从诗词创作到翰墨飘香,无一不映透着他深厚的笔墨功夫和人民情怀的艺术境界,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始终用朴实无华的笔锋酣畅淋漓地勾勒着美妙的赞歌,在笔法上追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正大气象,以碑帖的形式在笔墨间流露出生命的情怀,从而将书法艺术服务于大众。

赵学敏作品:《两岸熊猫情》八首  136cm×68cm×8
 
热心公益,传承文化
 
赵学敏的书法始终面向社会,不断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同时其意义也早已超出书法艺术之外,开始回馈社会和服务社会,他在创作大量书法作品的同时,还以书法家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他尤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汶川地震时他将书法义卖款63万元,全部捐献给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中,也以书法家的实际行动给灾区人民提供帮助;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他曾为雅安大熊猫基地捐助汽车、发电机等救灾设备,帮助地震灾区渡过难关。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不忘帮扶群众,积极捐款,支持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救助,以书法家的爱心给贫困地区人民提供帮助。
赵学敏具有神圣的使命意识,近些年来,他积极推动着中国书法馆的建设。“如果设立了中国书法馆,这对全国的书法收藏整理、学术研究、大型展览都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各地规模小、功能不全的书法馆所无法替代的。”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首次提案,为呼吁国家建立中国书法馆做了积极推动工作,目前中国书法馆已与中国美术馆新馆合建。他还不断为中华书法艺术传承奔走呼吁,希望国家重视书法基础教育,积极推进在中小学设立书法课,并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燕京中国书法学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业林业的行政工作,让赵学敏不仅对乡土气息保持着敏锐的触觉,他也极为重视用书法艺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2003年他曾参与举办“关注森林·绿我中华”全国书画大赛,2006年组织了“共建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全国书画大赛活动,并主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国书画展”等工作,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注入时代感的书法作品。在这些颇具文化意韵、符合现当代社会潮流的创作中,《奥运赋》作品尤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这幅蕴藏着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长卷,以流畅灵动的笔墨结出雄劲连绵的篇章,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书法作品,更是具有新气象的盛事记录和文化传承。
如今,赵学敏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展,作为同乡的他,其书法作品一直延续着于体的笔墨技法,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他的书法碑帖铸骨、诗书合璧,厚重中有着灵动飞扬,雄浑里又饱含着飘逸洒脱。虚实疏密的墨韵,书写着人民艺术的风范;高雅朴茂的文风里,情系着家国和民族。他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在各个领域以活动家的身份,不断活跃着书法文化的生命力,而这正是他书法艺术质朴的人文美,也是他在书法世界里诠释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赵学敏作品:临《书谱》  110cm×1750cm
编辑:人民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