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真抓实干
——记最美基层干部杨启卫
(李文化 报道) “我见到杨阿姨,就像见到我的亲妈妈一样……”这是吴仓堡镇王元沟村贫困户王桂林的孙子李振伟在他的日记本里写下的一段话。
2017年6月,刚刚被提拔担任吴仓堡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的杨启卫被镇党委选派至王元沟村担任驻村干部。王元沟村距离镇政府驻地4公里,属于沟壑地带,坝地形成较多,地理条件较差,是全镇“挂上号”的“复杂村”,脱贫产业少。
原本是做足了“准备”的杨启卫,在到村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的入户走访调研后,还是让她心里着了急、发了愁。全村116户408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7户84人,如何让贫困户摆脱贫困,如何带动农村发展,这是一个不小“挑战”。
她是贫困户心里的“热心肠”
杨启卫到村任职后,不管天阴下雨,还是高温天气,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村舍院落,总是能有她忙碌的身影。
贫困户刘兴全,肢体残疾,家有4口人,妻子10年前在一场车祸中离世,母亲年迈多病,儿子上大学,女儿外出打零工,一家人主要经济来源靠的是养5头牛,收入微薄,家境十分困难。杨启卫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镇党委反应情况,并积极与帮扶干部对接,给刘兴全借款5000元,争取小额贷款3万元。帮助刘兴全购买了7头牛、8头猪仔。可刘兴全在修建圈舍时,因家里没钱,工人怕拖欠工钱,7天连请了三组匠人,都没给把地基打好,匠人全部调头走了。面对六月天暴雨高发期,她心急如焚。最后,她亲自做担保,“刘兴全不给你们工钱,我拿我的工资给你们付,再一个刘兴全还要当小工,我每天来给你们做可口的饭菜。” 工人们笑眯眯的说:“杨站长,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他家的圈舍给建起来。” 只用了7天时间,就建起了标准化牛圈、猪圈。刘兴全感激的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杨站长,你真是好人,要不是你帮我,我的牛、猪恐怕都要‘打野’了。” 如今,刘兴全脱贫信心很大,除了在享受各项国家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养殖产业,还忙里抽闲在周边打零工挣钱,家庭收入逐渐增加,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元。
她是贫困户心里的“暖心人”
在一次周末走访过程中,杨启卫在村部桥头碰见了贫困户王桂林,她脸色非常难看,手里拖着个男孩子,满目充满期望的向她走来。伸出一双长满老茧而又冰冷的手,握着她的手说:“我今年65岁了,得了脑瘤,老伴去世早,儿子在5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媳妇也改嫁了,留下一个小孙子李振伟,在吴仓堡小学上四年级了,每个周末回来,家庭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跟不上,可我也不识字,没办法帮到我孙子, 活成我这个下场,不如死了算了!”说着,老人的眼泪便流了出来。
杨启卫当时心里特别难过,从兜里拿出手纸,一边帮王桂林擦眼泪,一边握着王桂林冰凉的双手,说到:“阿姨,您孙子的家庭作业由我每周末来帮他辅导完成,您别难过。”
后来,在一次辅导作业过程中,杨启卫偶然间看到了李振伟在他的日记本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见到杨阿姨,就像见到我的亲妈妈一样……”杨启卫看到这段话,眼泪模糊了视线,静静的看着李振伟在写作业……
贫困户谢辉,与妻子离异,家有5口人,可谓“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他在烧烤城打工,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往返途中主要靠乘公交车,可由于上班路远、下班时常晚点,经常错过公交车,乘坐出租车又太费钱,他只能徒步回家。杨启卫得知情况后,就把家里给儿子购买的自行车送给了他,让他早晚出门方便了许多。
她是贫困户心里的“主心骨”
驻村工作以来,杨启卫坚持每周周末都到单位开始安排下周的工作。每当临走时,她年仅5岁的小儿子都会哭闹着不让离开:“妈妈,你别走,再陪我玩一会儿。”她眼泪打湿了衣角,心里装着脱贫责任,心里装着百姓,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家,直奔单位。”常年患有尿潜血的大儿子,她也很少陪伴在身边。儿子的家长会,原本答应的好好地也时常因为工作而“放胡”。在2017年母亲节的那天,儿子在日记里写道,“妈妈,你虽然不在家,我依然祝你节日快乐!”
在脱贫攻坚中,杨启卫为了不落一户贫困户,她舍小家,顾大家,在扶贫攻坚的路上,真正要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不折不扣的人民公仆。
在她到村任职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在王元沟村的贫困户中,发展养猪6户、养猪100头,养牛大户1户、养牛12头,推动实施异地搬迁21户,重建苹果园109亩,新修水窖2口、新打水井3口,累计帮助5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13万。2017年,王元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多次接受省、市、县领导检查指导,并被评为吴仓堡镇脱贫攻坚“先进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